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7 走一步,再走一步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

  • 格式:  PPT
  • 大小:  2.17M    42张
  • 时间:  2015-02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8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8《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8《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8
制作-姚根国
莫顿·亨特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导入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课文导入
读了上面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
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文体解读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嶙峋( )

凝视( ) 啜泣( )

头晕目眩( ) 小心翼翼( )
读读写写
耸 灌
怂 罐

屡 峭
篓 俏
(耸立)
(怂恿)
(灌溉)
(瓦罐)
(屡次)
(竹篓)
(陡峭)
(俏丽)
辩字组词
训诫: 小心翼翼:    

嶙峋:

纳罕:

炫目: 

 啜泣:
解释词语
告诫、教导。
形容人瘦削。
惊奇、诧异。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的样子。
使眼睛昏花。
默读文章(或听读课文)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1、默读(或听读),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默读(或听读),把握故事情节结构。
复述课文
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4、故事情节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其起止分别是在哪?
复述准备
1、“我”爬悬崖时遇到哪些困难?

2、“我”是怎样脱险的?
复述准备
1
2
A、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未爬)
B、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跟着他们向上爬)
C、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终于爬上石架)
D、软弱地哀求。感到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伏在岩石上,上不去下不来)
复述准备
遇到的危险
1
2
A、杰利带来了我的父亲。(听见)
B、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我哭着说)
C、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我顿时有了信心)
D、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我的信心大增)
E、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啜泣了一会儿,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复述准备
脱险的过程
1
2
同学们,“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莫顿·亨特能够从儿时的一件小事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面对生活,你们也会有诸多的感受,试以“那件事告诉了我____”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布置作业







甲:复述“遇险”
乙:复述“脱险”
复 述 课 文 情 节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主旨探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课文主旨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一口吃不了个胖子。
问题一:“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二:“我”是怎么克服这 些困难的?
三:由此“我” 得到了怎样的经验呢?
实 话 实 说
第二课时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幻灯显示,生读)另一则材料。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背)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多角度阅读
多角度阅读关键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可拟一个中心话题。举个例子说,从杰利这个角度来读,中心话题可以是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由这个中心话题帮助阅读。可以用“杰利是一位……的朋友”的句式来回答。
多角度阅读
父亲

母亲
杰利

四个孩子
两两对比着来读,可从 “教子”和“交友”两个大角度来深入阅读
多角度阅读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多角度阅读
1
2
3
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多角度阅读
父亲角度
1
2
3
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多角度阅读
父亲角度
1
2
3
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
多角度阅读
母亲角度
1
2
3
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多角度阅读
杰利角度
1
2
3
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简直可恶之极。
多角度阅读
四个孩子的角度
1
2
3
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运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
教师小结
阅读指导:
1、从“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种成功的教育理念。
2、从“姜村”村民的角度看,提示了适宜的教子方略。
3、从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导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课堂练习
多角度阅读下文
《信念的力量》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课 堂 尾 声
汪国真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汪国真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汪国真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汪国真
无论你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
跟随着你
汪国真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汪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