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考复习资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 中考复习资源

  • 格式:  PPT
  • 大小:  17.33M    493张
  • 时间:  2016-04

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ppt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
2016-4-24

考点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说明] 步骤(3)、(4)、(5)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2016-4-24

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米( m)
刻度尺
零刻线
分度值
垂直
分度值
数字
单位
2016-4-24
[易错点] “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指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1光年=9.46×1015 m。
2.时间的测量
2016-4-24
3.误差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差异。
4.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2)化曲为直;(3)化整为零;(4)方格法等。
测量值
真实值
[注意] 测量工具的选择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合理的选择。
2016-4-24

考点3 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某个问题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为了探究的方便,在设计实验时,先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说明]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016-4-24

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比较
知识纵横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例1 一天,李明同学在火炉旁,将手中的铁钩放在炉火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把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变弱?他猜想应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吧!为此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将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现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请回答: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1)根据李明同学所做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你认为这一结论有什么应用?请列举一个应用的设想。
(3)你认为李明同学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探究学习步骤?
磁铁的磁性在高温时会减弱。
电视机内的扬声器尽可能远离发热的电子元件,防止扬声器内永磁体因高温退磁而损坏。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题目中“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变弱?”—— 提出问题;“应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吧!”—— 猜想与假设;“将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现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点评] 科学探究有7个环节,很多实验考试题都会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考查。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例2  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呈在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室外
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珠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水蒸气要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水雾。夏季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卧室内开空凋,玻璃窗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点评] “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灵魂,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应尽可能提出有依据的猜想。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 类型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85(1.83~1.86)均可
[解析]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读数应该准确到分度值,并估读下一位数字。
[点评] 测量时要遵守使用规则,尺子要放正,刻度要与物体对齐而且尽量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2.10
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这是长度测量中的特殊方法;配合法。
(1)要注意没有利用直尺的0刻度线,减去起始刻度线的读数才是硬币的直径。
(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
[点评] 有些测量是很难直接测量,有的需要用配合法,本题是一个典型的配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5 min10 s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图中停表里面小圈的指针是分针,读数是多少min,外面大圈的指针是秒针,秒针转一圈就是一分钟,读数是多少s。实验室还有一种停表的读数,秒针要转两圈才是60 s,这就要先看里面小圈的指针在两位数字间有没有过半,过半了,秒针就读第二圈。
[点评] 无论是长度测量还是时间的测量,适当选择测量工具是前提,要根据实际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择测量工具,例如,测量操场的周长没有必要精确到毫米,所以,选择尺子时就不要选择毫米刻度尺。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 类型三 控制变量法
例6 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时,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作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1-4(a)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1)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
(2)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
(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要控制玻璃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或要控制两种保温材料的厚度相同)。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卫生纸要好。泡沫塑料作保温材料时,水的温度降低得较慢。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20 ℃。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本题通过探究活动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以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由于是要探究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考虑到水温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保证影响水温降低的因素都基本相同。这样在操作时就必须要控制与此相关的量相同,即要使玻璃杯中水的质量、初温相等,另外,两种保温材料的厚度也应取相同的。
(2)从图(b)中可以看出,热水在两种保温材料的作用下,温度降低的快慢不同,其中卫生纸作保温材料时,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快,故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卫生纸要好。
第1课时 │ 归类示例
(3)根据热传递并结合图1(b)可知,当时的室温大约是20 ℃。
[点评]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应用控制变量法的试题。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1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时间相同比________;②路程相同比________;
位置
路程
时间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3)速度
单位时间内
快慢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注意]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是保持不变的,速度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均无关,此时速度是常量。(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时,选定的标准物。
[点拨] (1)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
相对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
相等
无关
[说明]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同一个物体,其结论可能不同。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直线
不相等
[注意] 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某几个速度的平均值。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2 速度及相关计算
vt
车辆的运行速度不超过80 km/h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车辆的运行速度不超过80 km/h
交通标志牌到南京市的路程是60 km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运动
1
30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机械运动
静止
地面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是静止的。滑雪运动员相对于滑板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来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运动员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是运动的。
[点评] 判断物体机械运动时要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要根据实际情形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45
车(或车中的人)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点评]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 类型二 速度及相关计算
例3 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 m,双向六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 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2-5甲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点评] 本题看得懂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限速40km/h 49.5 s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例4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2-6(a)、(b)所示。
图2-6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____________运动。甲车通过0.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s。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 m。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匀速直线
6
1.2
小于
[解析] 由s-t图像中对应的坐标值可分别得出s、t、v,进行相关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点评] 图像速度计算题是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物理试题,能很好地考查数理思维能力。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应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此类型题目难度不大。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例5 [2011·贵阳] 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2-7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在经过1 s刚好行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18 m
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例5 [2011·贵阳] 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2-7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在经过1 s刚好行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第2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 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 m/s的原速前进。所以
s车=v车t反=15 m/s×1.2 s=18 m
(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 s+1 s=2.2 s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5 m/s×2.2s=3.3 m
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点评] 本题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情景题,是命题的一个方向,但第二问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2016-4-24

身临其境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即将自己置身在参照物上,观看被研究的物体,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第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介质
不能
第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慢。
振动
振动
固体
液体
气体
不同
固体
气体
·新课标


频率
频率
越高
·新课标
(2)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_。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于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大于________的声音叫超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
频率
赫兹
20 Hz~20000 Hz
20 Hz
20000 Hz
·新课标

幅度
振幅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转换法
距发声体的距离
第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A
A
·新课标
C
第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比较
高低
强弱
品质
第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D
2.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____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_______,也能辨别出演唱的歌手。
响度
音色
第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无规则
·新课标
2.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如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如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如盖楼、打桩的声音等;
(4)社会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新课标
3.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其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长期生活在________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4.噪声减弱的途径
在______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排气管上加的消声器;在______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
分贝
dB
30~40 dB
90 dB
声源
传播
人耳
第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D
·新课标
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B
·新课标
3.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新课标
传播过程
反射
信息
能量
·新课标
3.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利用
(1)超声波:通常把高于________的声音称为超声波,B超和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________,超声波还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
(2)次声波:低于________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如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另外地震、海啸、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携带的能量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20000 Hz
信息
20 Hz
·新课标
B
·新课标
2.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B
第一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实验小变式
1.当我们将真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会感觉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震动,我们采用的探究方法是转化法(放大法),用到此方法的还有探究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发声体在震动。
第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 光现象的实验探究
1.探究一:光的直线传播
生活现象:在有雾的天气中,可以看到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所以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时,我们可以让光在烟雾中传播从而显示它的路径。
得出结论: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际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
同种均匀
第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解释现象:(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就是影子,平时所说的“立竿见影”、“皮影戏”都是指影子。
(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日食是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食是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3)小孔成像的形成:如图K2-1所示,沿直线传播的光经小孔后,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成像。像的特点:________、大小可变的________;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________。如:树下圆斑、针孔照相机。
不透明
后面
黑暗区域
光的直线传播
倒立
实像
无关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补充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的,光在________中的速度最大,其大小是______________。
不同
真空
3×108m/s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不能
同一平面内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2)当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原________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入射光线
可逆
同一平面内
法线
等于
可逆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评估交流: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显示光的_________;验证入射、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____________。
补充说明:反射类型有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两种。我们平时看到周围的物体就是利用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________。
传播路径
同一平面内
镜面

漫反射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位置
大小
平面镜的距离
不能
虚像
不变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可记忆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评估交流:(1)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有一定____,前后两个表面均____________造成的。(2)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________。
实际应用:一是成像,如梳妆镜、墙壁安装平面镜增大空间效果等;二是改变光路,如潜望镜等。

相等
相等
垂直
厚度
反射成像
不垂直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4.探究四: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设计: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得出结论: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____________;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反之,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________;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发生折射时光路也是________。(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气大他小)
同一平面内
法线
小于
大于
增大
保持不变
可逆的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补充说明:发生光的折射时,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
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折射断筷、“错位”现象。  
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________。彩虹的形成就是光的________。光的色散实质是太阳光发生多次________形成的。
复色光
色散
折射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D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
C.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
A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 (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K2-4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