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PPTX
  • 大小:  262K    28张
  • 时间:  2016-04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复 习 讲 座
中 考 语 文 文言文复 习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4.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
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5.“而”字后应该停顿 ,但有四种特殊情况“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言”、“文”并重,取材课外。
考点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
一、带点实词的理解
课外文言文中的带点实词,往往与已学过课文中的实词的意义有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对课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联系上下文选择适当的意思。
于是使骑捕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
1.命令、派遣 (桓侯故使人问之)
使 2.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3.致使、让 (为一说,使与书俱)
4.假如 (使举国之少年果为少年也 )

正患己不能知 然后此患乃除耳
1.灾难 祸害 (防患未然)
患 2.担忧 (患得患失)
3.困难危险的处境(生于忧患)
4.害 (患病)

郑人为盖 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1.做,作(雕刻)(写) (为一说,使与书俱)
2.担任,充当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为 3.变为,成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当作,作为, (众服为确论)
5.是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考点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文言虚词:掌握15个
之 以 其 而 于 然 者 且
则 乃 焉 乎 为 也 虽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暧昧高手》好看的书推荐阅读http://www.667211.com/ 岐銵琚
考点四:了解文言句式
3.文言特殊句式:
省略句
倒装句
判断句
被动句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记住五个字:留、补、换、删、调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考点五: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整体阅读:
通览全文,把握文意,
结合内容,评价赏析。
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文言文中心的把握
把握文章的中心,实际上是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首先要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应当逐段逐层逐句分析,弄清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1.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从中体会文章主旨 2.注意记叙中的议论,从议论句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3.注意关键语句,进行个性化的鉴赏

诗词鉴赏
2008中考试题回顾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4分)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 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一、新课标导航
(一)第四学段阅读目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评价建议: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二、必备知识盘点
(一)诗歌的定义
(二)诗歌的特点
(三)诗歌的分类
三、考查重点清单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三)评价——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
四、试题常用素材
(一)以课内学过的诗歌为主,兼及课外浅显易懂的诗歌。
(二)唐宋诗词,非名诗人,稳中求变,蕴含哲理,重视审美,脍炙人口。
(三)诗歌题材多是爱国、离愁、送别以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方面的。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一)赏析写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表现手法:动静、大小、虚实的关系。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用典等。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四)赏析语言
1.道出人物的特征。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表现景物的特征。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3.营造意境的作用。
例如:“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六、答题技巧点拨
(一)研读诗题,回忆作者风格,捕捉信息。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三)联系生活,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四)捕捉意象,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五)熟悉经典诗歌中常用的典故。
(六)了解民族文化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