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教学方法:串讲法、设境法
教具: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1、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师根据课前准备,简介拉萨概况)
2、指名谈拉萨印象。
3、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设计意图:本文无情节、趣味性弱。从拉萨入手破题,一是为了化繁为简,由易到难,二是为了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解决生字新词,根据语境重点理解“银装素裹、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杯水车薪、废寝忘食”词语的意思。(以同桌合作的方式解决,并摘录到相关本子进行积累。)
2.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简单言语概括。。
3.学生交流,并概括提示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将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方法合理运用,阅读提示是编者的原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能读,懂读,会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文中有一句话最能概括文章的内容,并且它反复出现。这句话就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体现什么?(一咏三叹,贯穿全文,起连接作用,体现建设者们强大的决心和无比的自豪感。)
这条路是在世界屋脊上修建的,难度非常高,这会是一件容易的事吗?(不是)文中哪句话得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冻土厚,海拔高、难以控制施工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并贯穿全文?(在修筑风火山隧道的过程是修筑青藏铁路最艰难的过程。)可见修筑铁路遇到的困难是极大的。
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困难是?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课文,想想一下高原冻土会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1.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造成洞壁坍塌2.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朗读第4.5.6自然段)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都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媒体的预言,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文本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突破难点的关键的体验,抓住关键词的品读,体验筑路工人突破的困难的不易之处。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教师创设情境理解“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学生想象建设者当时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设计意图:对形象的感受应该重于对观点的感悟,这是语文的学科特点。本环节抓住两个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1.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于是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全线竣工,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大屏幕出示中国铁路交通图,红线标出青藏铁路走向。指名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铁路的现在和未来,让他们比普通公民对铁路建设有更深刻的理解,懂得西部大开发这一国计关乎民生,期待进而激发学生“拳童心,胸怀祖国”的豪情。
2.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七、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无私奉献
建设者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 乐观向上
极度缺氧 科学创新
秀水河和沱沱河之间就是风火山隧道(12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