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3.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 3.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 格式:  PPT
  • 大小:  1.45M    20张
  • 时间:  2016-03

品德与社会“人类的家园”《3.当灾害降临的时候》ppt课件(六年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品德与社会“人类的家园”《3.当灾害降临的时候》ppt课件(六年品德与社会“人类的家园”《3.当灾害降临的时候》ppt课件(六年
7组制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如果经常关注新闻报道,我们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灾害无情的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还会夺走宝贵的生命。
地震
山体滑坡
洪水
看了上面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
无情的自然灾害摧毁着人类的家园,夺走了人类宝贵的生命,你知道吗?地震灾害时最为惨烈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视频
地震的资料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但是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常来讲,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建筑物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人们对于里氏4级以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震感。在防震性能比较差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震的危害
会引起;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洪水的资料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1]。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但是,万古奔腾的长江为什么仅仅在这20世纪短短的100年,清澈的江水就一去不复返?为什么百年一遇的洪水变成了几年一灾?十年一患?
和有关历史资料对比,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当一致。不得不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
降水丰亏由天,调水理水由人。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灾害,以及洪水灾害的大小,又离不开人为因素。长期以来的森林破坏是其重要原因。
人类犯下的最大错误是砍伐森林。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洪峰有不可替代的削减作用。有洪水不一定有洪灾,而破坏了森林,小洪水也可以造成大洪灾。森林的调洪作用主要表现在:1.森林林冠可以通过它巨大的叶面截滞暴雨里的一部分,可达10~30%;2.它的枯枝落叶层有储存雨水的功能;3.由于森林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地表的伏渗能力,大量的急速的地表径流变成了缓慢的地下径流;4.森林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地表结构,增强储存降水的能力;5.森林根系庞大,有固土作用,调节洪水注入江河的泥沙。

1. 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 形成洪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暴雨、飓风和人为因素。 1.1暴雨 大部分的洪水是由短期的强降水形成的,异常的暴风雨天气带来强烈的降水,如果降水迅猛,雨水迅速积累,超过了一般河道的排水能力,雨水一时难以流通,水位就会急剧上涨,大小河流汇成洪峰,进而袭击低洼城市。 1. 2飓风 飓风或者季风常常会带来大规模降水,遭遇飓风的地区通常降水量会速增,有时不到一天降水就超过30厘米,大量降水使河床水位迅速上升,达到一定程度时溢出水面,进而淹没地面。 1. 3人为因素 人类为了发展经济,不加节制地开采林木,使植被不断的减少,导致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高,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人们围湖造田,大大减低了河流的蓄洪能力。诸如此类的不合理的开发现象,加大了洪水发生的概率,同时当然洪水暴发的时候,造成防洪难度极其高
洪水的形成
干旱的资料
根据中国民政部提供的历史文献,最近1000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干旱事件有14例,其中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分别是:1585~1590年(明万历十四至十八年)持续6年大范围干旱,出现在小冰期最寒冷阶段到来之前的相对温和时段;1637~1643年(明崇桢十至十六年)南北方连续7年大范围干旱,出现在小冰期寒冷气候背景下;1784~1787年的大范围持续干旱事件则出现在小冰期中的相对温暖阶段;1876~1878年(清光绪二至四年)持续3年大范围干旱,出现在全球大范围气候转暖的背景下等等。 公元989年
中原地区干旱之典型,该年开封的年降水量推算为191毫米,为最近的50年所未见;公元990年的年降水量为357毫米。旱区中心地带这2年的年降水量平均减少近6成,连续2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1637~1643年
干旱(通常又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百年所未见。中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连旱7年之久,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干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涝的格局,且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旱。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
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
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干旱的危害
雪灾的资料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
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风雪流)和牧区雪灾。
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量降雪以至积雪成灾,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
1.风吹雪对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都存在一定的危害。风吹雪主要是将农田和牧场大量积雪搬运到他地,使大片需要积雪储存水分、保护农作物的农田、牧场裸露,这样就会使农作物及草地受到冻害。
  2.还可以淹没草场、压塌房屋、袭击羊群、引起人畜伤亡。另外,风吹雪对公路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妨碍交通、通讯、输电线路安排。
    3. 冻坏农作物,导致农业歉收或严重减产,影响蔬菜的生产和供应,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4.暴风雪发生以后经常会伴随低温冻害,这样就会致使体弱的老人及牲畜冻伤或冻死,暴雪还会造成道路结冰,由此会引发一些交通事故及行人跌倒或摔伤。
雪灾的危害
火灾的资料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火,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火,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正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火是具备双重性格的“神”。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有时是人类的敌人。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在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统计, 我国 7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2.5 亿元,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3.2 亿元。进入 90 年代, 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 2000 多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是对消防立法意义的总体概括,包括了两层含义: 一是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 防止发生火灾; 二是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的灾害。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的一种氧化放热反应,通常伴有光、烟、或火焰。
燃烧的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温度。对于有焰燃烧一定存在自由基的链式反应这一要素。
灭火的主要措施就是: 控制可燃物、减少氧气、降低温度,化学抑制(针对链式反应)。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
: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
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火灾的类别
1,想一想
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发生频率较高的十大自然灾害分别是什么?
本地灾害情况小调查
(2010-01-01 11:04)西 藏自治区日 喀则 地区仲 巴县发生5.0级地震 (2010-01-04 07:26)索罗门群岛发生7.2级地震 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遭遇200年来7.3级最强地震。 (2010-01-24 10:59)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2010-01-31 07:24)四川省遂宁市市辖区、重庆市潼南县交界发生5.0级地震 (2010-02-18 09:55)中、俄交界发生6.5级地震 (2010-02-22 14:00)台湾花莲海域发生5.1级地震 (2010-02-25 13:17)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元谋县交界发生5.1级地震 (2010-02-26 13:16)西 藏自治区日 喀则 地区定日县发生5.0级地震 (2010-02-26 09:31)台湾花莲海域发生5.1级地震 (2010-02-27 16:44)智力发生8.8级地震 (2010-02-27 05:06)琉球群岛发生7.2级地震 2月28日,巴基斯坦6.2级地震 3月4日,台 湾6.7级地震,各地震动非常明显 3月6日,唐山4.5级地震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2010年4月23日,智利发生6.1级地震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