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大 西 洋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一、匈牙利的改革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渐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原因: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匈牙利人民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
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匈牙利事件爆发后,
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
斯大林雕像被推倒在地
苏军坦克开进布达佩斯
历时三周的动乱使匈牙利遭受重大损失,数万人伤亡,二十余万人外逃,经济损失约占全年国民收入的1/4。这场民族的悲剧对匈牙利以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1912——1989)
1956年上台的卡达尔充分吸取匈牙利事件的惨痛教训,致力于推行一项比较适合国情的政策。他强调指出不应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榜样",而应该使匈牙利在一条符合本国经济和历史传统的民主道路上向前发展"。
改革的内容:
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 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成果:经济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工业生产到1970年时已居世界第十七位,国民收人年均增长率在1968-1978年增至6.2%。匈牙利的商店内和农副产品市场上出现了顾客不用排长队,便能购买到价廉物美商品的场面,这在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各国几乎是见不到的。
改革的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下来,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到80年代,匈牙利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
时间:1968年
结果:被苏联镇压。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捷克人在苏联军车上书写标语,把进入捷克的苏军比作1939年入侵捷克的德国纳粹。
二、东欧剧变
背景:①80年代,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改革失败,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东欧剧变 “变”的表现材料一:由于经济停滞,商品长期匮乏,供应紧张,当时的波兰处于严重困境。……波兰政局的动荡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紧随其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先后发生动乱,并最后结束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材料二:波兰的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美国时代周刊
结果:原来的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的国家分裂了,有的国家则走向统一。其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各国执政党改变,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
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为
a.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
b.克罗地亚共和国。
c.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d.马其顿共和国。
e.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二○○六年六月三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再次分裂为黑山和塞尔维亚。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四国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先后独立。
2008年2月18日塞尔维亚自治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后续报道:
南斯拉夫国情极其复杂,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其分裂的原因,其特点可归结为: 一个联邦国家; 二种拼音文字; 三种语言; 四个宗教; 五个主体民族; 六个共和国
七条边界; 八个领导人; 九个政府。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首都:波恩
首都:柏林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两德的统一
背景: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在占领区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柏林墙在1961年8月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被铁丝网隔开的西柏林市民
被隔断的街道
西柏林看到另一侧的东德警察和士兵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水中的柏林墙
街道在西方, 楼房属于东方。楼房上的窗口就是著名的‘死窗户“,被砌死以阻止人们逃往西柏林
经过一番努力,东柏林妇女终于由属于东德的楼内进入了属于西德的街道
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由处于分界线的楼内逃往楼外的西柏林。
1989年,柏林墙倒塌前夕,柏林墙虽然已经有些缺口,但东德士兵还在坚守着岗位,图为西德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与之交谈。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宣布并入联邦德国。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990年10月3日零时,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联邦德国国旗徐徐升起,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终于统一了。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的问题时说的一段话。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各国
改革的共同要求:
A.发展民族经济
B.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C.建立市场经济
D.强化中央集权
B
从内容上看,匈牙利改革的核心
是
A健全法制
B合理发展经济
C实行市场经济
D打破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
D
东欧剧变的实质(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疆域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生活的变化
A
“读史使人明智”,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A
C
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D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A.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C.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强盛的工业国
D.美国霸权政策——匈牙利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