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人教版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九年级下册)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九年级下册)
克林姆林宫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课程标准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进一步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
  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进行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
重点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
  苏联的解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苏联的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斯大林逝世,苏联高层送葬,包括赫鲁晓夫和中国总理周恩来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乱”
“僵”
“跨”
“苏联改革三部曲”
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斯大林时代”存在严重弊端,改革势在必行。
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内容: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等。
成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原因: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毛病。
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
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全名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1894—1971),前苏联领导人。他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1年由区委书记爬到了苏共莫斯科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的职位,1938年担任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隔年进入了中央政治局。1949年到1953年,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1953年9月,他
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主持召开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并在所谓“反对个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推行一系列路线。1958年底,赫鲁晓夫又担任了苏联部长议会主席的职位。1959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进一步自己的改革政策,清洗老布尔什维克。1960年他片面撕毁苏联与中国签订的几百个协议和合同,撤走在中国的全部专家。1961年苏共召开“二十二大”,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的方针与政策。1963年,在赫鲁晓夫大肆反华的同时,苏联与美、
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1964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他被强迫退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赫鲁晓夫在乡间隐居,他在这段期间撰写了回忆录,详细记述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披露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内情,他的家人在苏联官方试图没收书稿的情况下,秘密将书稿运送到西方出版。 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的赫鲁晓夫因心脏病在沉寂中病死,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赫鲁晓夫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
1956年在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式上,已经看不到斯大林的头像。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1906—1982),前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军队最高领导人。 1906年12月19日,勃列日涅夫出生于今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52年任苏共中央书记。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改任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任哈萨克党中央第一书记,积极推行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1956年再次当选为党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1957年开除马林科夫集团后,升任主席团正式委员。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在结束了赫鲁晓夫的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后,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大的发展。在他统治后期,由于超高的军费开支和失败的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
戈尔巴乔夫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农民家庭。1952年加入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做过多年党务工作。1980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5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同年兼任苏联国防会议主席。在职期间,对外推行以“新思维”为核心的政策,对内实行所谓“公开性”、“民主化”政策,对东欧以及苏联国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990年3月当选苏联总统。“八一九”事件后,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2月25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针对苏联经济现状,开始了逐步的改革,但是最终其改革措施也没有改变苏联经济现状和人民困苦的生活现状;之后,戈尔巴乔夫又对政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这些改革不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苏联社会更加混乱,国家权力分散,各个加盟共和国趋向分离状态,最终导致了“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叶利钦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南乌拉尔),俄罗斯族。他自1955年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作了30年,曾任该市住房建筑联合公司总工程师、经理,1976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叶利钦于1985年调往莫斯科担任党、
政要职,1985年12月至1987年11月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叶利钦于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90年5月在俄罗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民选举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1991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7月,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他曾多次访问中国。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其他几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通过电视台和电台向全国宣布苏联进入“紧急状态”,企图夺取苏联最高权力,但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和西方国家的反对下,政变不到三天即宣告失败,此次事变之后,叶利钦迅速掌握了俄罗斯境内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
八一九事件中的莫斯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俄罗斯国旗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脱离苏联,宣告独立。接着,格鲁吉亚也宣告独立。1991年8月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相继宣告独立。12月下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俄罗斯联邦接管克里姆林宫。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悄然下降。
苏联解体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 力的影响
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标志着以两极格局和集团对抗为基本特征的旧的国际格局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与打击,同时也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的简称。1991年12月8日,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签署了一项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

独联体
独联体没有中央领导机构,不具有国家的性质,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实体,它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和谐、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关系服务。独联体现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通过退出独联体的决议)、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独联体的主要机构有国家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跨国议会大会、协调协商委员会等。其中,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机构。独联体总部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1991年独联体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
2004年9月,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
历史启迪
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
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
导致不同的结果?
1.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3.
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
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日本
西欧
美国
苏联
东欧国家
亚非拉
瓦解着两极格局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两 极 格 局 最 终 结束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课堂  小结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东剧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经济改革引发经济危机
政治改革引发思想混乱
改革最终导致苏东剧变
苏联解体,俄罗斯等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东欧剧变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
能力拓展
延伸探究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 ( )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思想领域 D.外交政策
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基础知识
B
A
3.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4.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B.使国家权力分散
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D
D
5.“九一八事件”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
B.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C.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D.使苏联立即解体

6.首先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 B.白俄罗斯
C.立陶宛    D.乌克兰
D
C
3.阅读材料:“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
请回答:
(1)戈尔巴乔夫的发言表明了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苏联发生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3)苏联发生剧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能力拓展
(1)苏联解体;
(2)由苏维埃联盟共和国转变为各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
4.有人认为苏联解体责任主要在戈尔巴乔夫,由于他的无能而导致苏共权力丧失,国家易帜,因此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而有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早已经注定,是不可避免。你是如何认为的?同时在你研究过程中,能否给同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改革提出些借鉴的经验教训呢?
延伸探究
答题要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如果苏联能够通过改革改变斯大林模式对生产力的束缚,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经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改革,才能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