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人教版历史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在我们纪念第16任总统诞辰200周年之际,我能说我对这位伟人怀有特殊的感激之情,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
——奥巴马(2009.2.12)
认识他吗?
美国第44任、第56届总统,也是唯一的黑人总统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The American Civil War
第六单元
解读国旗
解读领土
南北矛盾
解读图片
材料一:“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1)从林肯的演讲词中可以看出战争爆发前的美国面临什么困境?
解读材料
材料二: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的。
——林肯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
(2)材料反映了林肯对联邦、对奴隶制持什么态度?
南北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表
战争的转折
《宅地法》
Homestead Act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解读文件
葛底斯堡战役
南方投降
哦,船长,我的船长!
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
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
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
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
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
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
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
可是,心啊!心啊!心啊!
哦,殷红的血滴流泻,
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哦,船长,我的船长
解读诗歌
解读视频
解读林肯
“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的结果
畅所欲言:结合南北战争的史实,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林肯。
怎样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读史明智
思考:为什么奥巴马这样说?
“在我们纪念第16任总统诞辰200周年之际,我能说我对这位伟人怀有特殊的感激之情,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
——奥巴马(2009.2.12)
1.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后来成为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这一事件给我们中国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呢?
读史明智
2.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和了解,请同学们针对当前海峡两岸的局势,分别向台湾当局、中国大陆和美国政府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读史明智
1、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断激化
B.殖民统治的问题
C.林肯当选为总统
D.领土的扩张
2、电影《乱世佳人》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剧中有一个“许多黑人行进在北方军队的行列中”的镜头,这主要是因为林肯政府颁布了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学而时习
3、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 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4、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改革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
5、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下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C.摆脱了经济危机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6、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领导美国参加的战争是
A.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国南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方种植园奴隶制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成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
废除了黑奴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战争)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华盛顿
1775—1783
1861—1865
林肯
温故知新
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电影:
1.《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又译为《黑奴吁天录》
2.《光荣之战》(Glory)
3.《众神与将军》(Gods and Generals)
4.《葛底斯堡》(Gettysburg)
5.《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又译为《飘》
6.《小妇人》(Little Women)
7.《冷山》(Cold Mountain)
8.《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拓展视野
联系方式
QQ:1307592596
E-mail :yanziming2004@tom.com
http://blog.sina.com.cn/yzmjq2010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