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洋务运动说课优质课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说课
洋务运动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
洋务运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课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标
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分两个层次:
. “列举”为第一层次,是基本的认知要求
. “评价”为第二层次,是高层次的认知要求
说教材
《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开篇课,该单元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是在第一单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个层次中的第一个层次,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探索中的重要一步,讲好这一课,可以为学生学好本单元打下基础。
说学情
1.你在平时是否关注武汉的历史?
A.是 B.否
2.你获取武汉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A.电视介绍 B.到实地参观学习
C.历史课 D.听老武汉人的口头传递
E.从课外读物上获知
3.你了解哪些武汉的近代历史知识?
A.张之洞在武汉办洋务 B.辛亥革命在武汉
C.苏联红军支援武汉会战
D.毛泽东与农民运动讲习所
E.其它
1.问卷调查
说学情
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85%学生关注武汉历史,42%的学生知道一些张之洞在湖北办洋务的历史信息,学生对乡土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乡土资料,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学情分析
说学情
3.资料搜集
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教育三个组,并要求三组学生分别围绕 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以及自强学堂等关键词搜集1889年—1895年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等方面的相关历史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身边鲜活的乡土素材的搜集,初步感知洋务运动,为本课教学做铺垫。
知识与能力
说教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近代企业,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说教学
(1)采取由点到面的教法,以学生搜集的 乡土素材的展示为基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全面了解洋务运动。
(2)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引发学生互动讨论,从多角度、多层面评价洋务运动。
(3)利用导学案,强化知识的落实,提供及时反馈的便捷平台。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教学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洋务派突破传统,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历程。
(2)感悟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作用。
说教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说教学
自主再现历史
情景导入历史
深度探究历史
多元感悟历史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历史 由近及远 引出学习主题
1.课前情境创设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2.入课情境创设
二、自主再现历史
教材感知 掌握洋务运动概况
洋务运动的概况(19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汉阳
汉阳铁厂
南洋海军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教育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说:“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他们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摘自2004年4月21日《中国青年报》所刋《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
詹天佑和他设计的人字形铁路
洋务运动的概况(19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设计意图:洋务派的主要活动是本课重点,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自主体验,高效率完成学案。这既培养了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洋务运动本身的认知和理解,为后面洋务运动的评价奠定知识基础。
三、深度探究历史
问题引路 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内忧外患
问题一: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僚为什么要兴办洋务?
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控制区
内忧
太平军进军路线图
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外患
外患: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加剧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内忧外患
问题二:当时洋务派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 ……”
——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中 国
英 国
军事装备
PK
当时洋务派认为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落后于西方的“坚船利炮”。
问题三:当时清政府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达到“自强” “求富”的目的。
四、多元感悟历史 材料搭桥 学生讨论 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一阶段的“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三:毛泽东对张之洞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材料四:
从时间上看,世博会创建的历史和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转型高度契合。以世博的发展规律看,自1851年至1933年,世博会高举着“科技创造无限”的大旗,直接影响着清末民初之际国人对于器物文明的追求乃至反思:彼时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的近代化探索,由器物文明(洋务运动)开始。
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英国展品——蒸汽机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品
从清政府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愿望,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延长了清朝的统治。
归纳总结:
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看: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中,洋务运动顺应了世界历史进步潮流。
板书设计:
洋 务 运 动
兴起背景
活动概况
客观评价
内忧外患
工业文明潮流
近代企业
近代海防
近代教育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维护清政府统治
顺应工业文明大潮…...
毛泽东曾说:“提起中国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今天,湖北人说: “提起武汉的近代化,不能忘记张之洞。”
毫无疑问,提起中国的近代化,不能忘记洋务运动。
新课结束语:
课外拓展(三选一)
(1)撰写历史小论文《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2)办一份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小报。
(3)对洋务运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实地参观考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请各位专家指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