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1.中东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 1.中东

  • 格式:  PPT
  • 大小:  420K    20张
  • 时间:  2016-03

免费下载《8.1中东》地理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8.1中东》地理ppt课件免费下载《8.1中东》地理ppt课件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七年级地理(下)
教 学 目 标
1.记忆中东三洲五海的地理位置、主要的国家及首都;
2.记忆中东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3.分析中东长期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4.结合中东气候的特点,说明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5.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
典 型 例 题
例1.二战以来,中东一直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你知道中东战争不断的原因吗?
【解析】
  中东地区是一片连接亚欧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
  这一题目与时事关系密切,从而引导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人文地理意识,增强对地理问题的敏感度,学会关注世界时事。
典 型 例 题
【选题角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东地区热点问题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

【答案】
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为水而战(水资源紧缺)、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典 型 例 题
例2.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幅西亚图,将这张图与中东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将缺少的国家补充上,将多余的国家画╳或将其涂黑:
(2)填图:在图种填出: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欧洲、非洲。
典 型 例 题
典 型 例 题
【解析】
  由于教材在第六章介绍过西亚(亚洲地理分区图),因此在这里要求学生通过一补(埃及)和一涂(阿富汗)明确中东与西亚范围上的不同。

【选题角度】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东位置范围的掌握。
典 型 例 题
例3.中东输出的石油,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出,石油外运主要有三条航线,请在世界地图上画出这三条航线。
典 型 例 题
【解析】
  学生在做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所画的航线没有经过所要通过的海、运河、海峡。如:航线C,学生往往不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南海。

【选题角度】
  此题着重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了解世界海上重要的交通要道。
中东知识要点
参 考 资 料
五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向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实际上一直延续到1949年2月才停战。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超过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范围的5 731平方千米的阿拉伯土地,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以侵埃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1956年7月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英、法殖民主义者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勾结以色列共同发动的侵略埃及的战争。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开通后,被英国长期占领;苏伊士运河公司被英、法垄断资本控制。埃及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同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30日,英、法向埃及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借口所谓“保证运河的通航安全和自由”,要求占领苏伊士运河区的三个主要港口──塞得港、伊士美利亚和苏伊士。埃及政府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英、法、以的侵略战争,遭到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在联合国的干预下,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从而以侵略者的失败结束了这次战争。
参 考 资 料
参 考 资 料
第三次中东战争 即“六·五”战争,又称“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战争于6月11日结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千米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在同年6月7日和8日两次通过“停火决议”,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在丧失大片土地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火”。
参 考 资 料
第四次中东战争 即“十月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
参 考 资 料
第五次中东战争 即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其驻英大使遇刺为借口,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在6天之内占领了黎巴嫩1/4的领土,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大部分基地。从6月14日开始,以色列集中兵力围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9月18日,占领了贝鲁特西区的以色列侵略军,配合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对巴勒斯坦难民营的无辜平民进行血腥屠杀,激起了世界公愤。11月,以色列被迫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与黎巴嫩重开撤军谈判,并放弃了要求叙利亚同时撤军的先决条件。1985年4月21日,以色列通过决议,在同年6月1日以前,撤出在黎巴嫩的所有以色列军队,但仍在与以色列接壤的黎南部边境地区保留一个8~10千米的“安全地带”,在那里支持听命于它的“南黎巴嫩军”。
参 考 资 料
“中东水塔”——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原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库奈特拉省的一块狭长高地,位于以色列与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交界地带,长约80千米,宽约25千米,面积1158平方千米,海拔300~1200米,犹如一堵拔地而起的高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海拔2814米主峰赫尔蒙山向东眺望,可以看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从高地向西俯瞰,以色列北部的广袤疆土一览无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从高地西南可俯瞰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太巴列湖(又称加利利海)。太巴列湖每年为以色列提供全国用水的40%,其上游水源直接来自戈兰高地,控制了戈兰高地就等于控制了以色列1/3的水源。
参 考 资 料
戈兰高地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每年雨季平均长达68天以上,降水总量达12亿立方米。戈兰高地面积相当于叙利亚的1%,但降水量却占叙利亚的3%,存水量占叙利亚的14%。尽管如此,戈兰高地却没有长流不息的河流,只有一些低洼的河谷。戈兰高地地下水丰富,淡水储量很大,数百个泉眼长年喷涌,其出水量每秒约为60升~1900升,水井出水量每秒也在5~15升之间。戈兰高地的主要水库位于年降水量最大的赫尔蒙山(约有一半在黎巴嫩境内),它是约旦河等一些河流的水源地。因而,戈兰高地被誉为“中东水塔”。
参 考 资 料
戈兰高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叙曾多次在此兵戎相见。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以叙边境冲突不断,叙军经常在高地上炮击下面的以色列村庄。在1967年6月5日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闪电般地占领了戈兰高地。叙利亚军队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曾发动突袭,试图夺回戈兰高地,但遭到失败。1981年以色列议会通过法律兼并了戈兰高地。经过30多年 的占领与开发,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共建33个犹太人定居点,安置人口1.7万多,是目前以色列重要的旅游胜地以及牛羊、水果和酒类产地。
参 考 资 料
戈兰高地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由它特有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重要水源地所决定的。它不仅维系着以色列的生命之源,而且还维系着叙利亚的民族尊严。戈兰高地目前仍是以叙领土争执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