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5 * 《手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读准“搔痒、窈窕、爱憎、冒险、薄弱、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并能理解窈窕、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的词义。
2.我能通过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用心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题目。通过观察、诵读体会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写法。
3、我能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①
②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学法提示: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
(1)字词:
读音:搔( )痒 、 窈( )窕( )、 爱憎( ) 、附( )庸
养尊( )处( )优 、 薄( )弱、 渺( )小、
解词:
① 养尊处优:
② 附庸 :
③ 堂皇:
④ 窈窕:
(2)说说看,作者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二、交流展示:
1.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手指名称
姿态(形状)
性格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和小 指
体会提示:(1)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三、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全文,我知道了作者是用下面的几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手指的:(提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说明)
例如:“拿笔的时候,……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句话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 )的性格特征。
(3)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 )。比如这一句:(
)
(4)我不得不由衷的佩服作者丰子恺,于是查找了他的相关资料:
四、拓展阅读,自我展示
阅读诗歌《手》
这首小诗表面上是写( )的形状,实际上是在赞美(
),告诉我们( )的道理。
课外积累:有了五指的团结与配合,我们的手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手”的成语。请你搜集带“手”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