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4.2 光的反射
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
有光从物体射入我们的眼睛。
观察发光的白炽灯和日光灯、平面镜、磨光的金属表面、书等物体,我们能看见这些物体是由于有光从物体射入我们的眼睛。由这些物体射入我们眼睛的光的来源有什么不同呢?
从白炽灯、日光灯射来的光是它们自己发出的,由其他不发光的物体射入我们眼睛的光来自于光源射向该物体的光。
小结: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是由于它的表面能反射光。
一、光的反射
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到原来的介质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问题:
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遵循那些规律?
O
A
N
B
i
r
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入射点O,法线ON
(要注意字母的顺序和线的虚实 )
∠i------入射角, ∠r------ 反射角
先认识几个名词(p74)
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猜一猜:
三线有何关系?
两角有何关系?
?
E
N
F
入射
光线
反射
光线
O
M
实验一
N
F
入射
光线
O
M
实验一
E
N
F
入射
光线
O
M
实验一
E
结论一: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实验二
E
N
F
O
M
∠i=30°, ∠r=30°
实验二
E
N
F
O
M
∠i=45°, ∠r=45°
实验二
E
N
F
O
M
结论二: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结论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i=60°, ∠r=60°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定律(p74)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顺序!)
问题:如果让反射光线逆着入射光线的方向照射到平面镜上,我们会看到什么?
1.(三线共面)
2.(两线异侧)
3.(两角相等)
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
入射角∠r,反射角∠r
O
A
N
B
i
r
∠r = ∠i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定律(p74)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顺序!)
4.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p74)
1.(三线共面)
2.(两线异侧)
3.(两角相等)
练习:
反射
例一、已知图中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步骤:1、先在反射面上标出入射点O
2、过入射点画出反射面的垂直线ON,即法线。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
N
O
N
60O
练习3、画出下图的反射光线
练习4、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
例二、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O夹角如图甲所示,请画出镜面的位置。
图甲
步骤: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如甲。
2、画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图乙)
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
O
N
图乙
O
N
图丙
练习5、如图,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0,现在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竖直的井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镜面与水平方向所夹的角度大小。
练习6、一条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作图说明:(1)入射角为多大?反射角又是多大?
(2)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而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角,则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多大?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应用 潜望镜
太阳灶
显微镜的反光镜
是哪一种镜子?
光导纤维
同样是在灿烂的阳光下,有些物体看起来很明亮,但有些物体却暗淡无光,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同样的光照在镜子和白纸上的情况.思考是为什么.
镜面反射
原来,镜子和白纸表面
的光滑程度不同:
漫反射
1.已知图1中一束光线与镜面成60°角射到
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___,反射角是
∠_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___度。
2.图2中,如果入射光线沿BO射到镜面上,
则根据反射时光路是_____的,反射光线
一定沿______射出。
60°
30°
30°
OA
可逆
3.画出图3中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反射角及其大小。
4.完成图4中的光路图。
5.图5为同一条光线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
线,请画出平面镜。
40o
30o
图4
图3
图5
7.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镜面成
60°角,当入射角增加5°后,则 ( )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5°
C.反射角为35°
D.反射角为65°
C
8、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D、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A
D
9、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90O减小到60O时,反射角( )
A、由90O减小到30 O B、由30O增大到90O
C、由30O减小到0 O D、由0O增大到30O
9、补充下图。
120O
D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