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其一)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行路难(其一)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行路难》教学实录(获奖)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该课获2010年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展评一等奖

刘 勇/执教、整理 程一凡/指导

    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

    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 李白。)

    二、诵读,把握感情波澜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并准备在全班朗诵。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师带头鼓掌,全班掌声。)

    师:字正腔圆,掌声是同学们对你的赞赏。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应该还可以再长一点。

    (一生主动朗读课文,全班掌声。)

    师:我觉得节奏有点小问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模仿学生读书。)

    师: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茫然的,所以读时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范读。)

    生1:听您朗诵《行路难》,仿佛感觉老师就是李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谢谢,我多么希望能将李白约出来,在这堂课上和大家见见面。

    生2:我觉得老师读出了感情的变化,特别是诗的后半部分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学生,注意到了这首诗情感的抑扬。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注意结合书下注释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历程。

    (生自由读诗歌及注释。)

    师:在“花间一壶酒”之中,在“举杯邀明月”之时,在意气风发之际,在愁苦无助之刻诵读李白的诗歌,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谁愿意再来朗读一遍。

    (一生朗读,全班掌声。)

    师:情感比较到位,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的?

    生3:一开始是……说不出来。

    师: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着急。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雄图。但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他写下了这首诗。现在,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开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生3:应当是特别忧愁、苦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板书:苦闷。)

    师:好,感觉出来了。那接下来呢?

    生4:接下来写作者想要渡过黄河,却被冰川堵塞了;想登上太行,却被大雪封住了。这应当充满着无奈。

    师:感觉越来越好。其他同学愿意接着说吗?

    生5:我觉得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以姜太公和伊尹自比,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可以看出诗人在苦闷之后仿佛又找到了方向。

    生6:接下来又感到道路崎岖,不知道身在何处,迷惘无措。

    (板书:希望 迷惘。)

    生7:最后,他很自信,认为还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伟大的抱负。

    (板书:自信。)

    师: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生动地表达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内容变化纵横,百步九折。在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在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师完善板书成波浪状,“苦闷”、“迷惘”在波谷,“希望”、“自信”在波峰。)

    师: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三、玩味,叩击诗人心扉

    师: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一般来说,“诗眼”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

    生(齐):行路难。

    师:“难”在何处?面对困难,又会如何?抓住诗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题内涵,可以品味诗歌艺术。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用“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的李白”来说话。

    生1: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

    师:是啊,对于“嗜酒见天真”,“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面对如此盛宴,本应豪饮,此时此刻他却举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抛开。老师把这句换成“胸中惆怅不能食,眼中无路心茫然”,你们看行吗?

    生2:我觉得缺少对李白当时忧愁和迷惘的细腻刻画,显得大而空洞。

    师:此句妙在借用动词捕捉意象来刻画渲染。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处理好这些重音,语速慢些,语调低沉些,体会此处的情感。

    (生齐读句子。)

    生3: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我读出了乐观豪迈的李白也有愁苦之深的时候,可见现实之难,行路之难。

    师:这里以黄河、太行隐喻人生之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受诏入京,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时,却又被赐金放还,这不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吗?

    生4: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我读出了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李白。

    师:这句诗怎样理解?

    生4: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师:这是用典,是指用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来说话,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真正的含义是诗人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被委以重任。

    生5:老师,我还觉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在全诗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好,有眼光。“欲渡黄河”遇“冰塞川”,“将登太行”逢“雪满山”,诗人似乎只能赋闲了。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这才有下句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

    生6: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仰天长叹、慷慨悲歌的李白。

    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句在句式结构上与全诗有些不大一致。要不,我们试着给改一下?

    (生思考讨论。)

    师:有没有改好的?说说你是怎样改的?

    生1: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兮今安在?

    (师生大笑。)

    师:我觉得这同学改得不错,句式和前面一致,整齐得多。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讨论,交流,思考。)

    生2:改句虽然形式上整齐了,意思也差不多,可是感觉语气和感情好像没有原句强烈。

    师:不错,你能从语气和感情方面发现问题,语感非常好。那谁能结合原文具体地说一说,为什么原文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呢?

    生3:请大家注意标点符号,前面用了两个感叹号,强烈地感叹行路之难;后面则是用问号,有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全班掌声。)

    师:多聪明啊!善于捕捉细节,从标点符号入手来感悟情感。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从句式特征来体会表达效果的异同,这一点以前我们提到过。回忆起来了吗?长句和短句的表达效果?

    生4:短句字数少,简洁有力;长句字数多,适合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对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作一个系统的总结,完整地来说说为什么改句不及原句好。

    生5:原诗不但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注意到短句的表达效果和标点符号的运用,这些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

    师:你说得很好。此时的李白,为了自己的梦想终于来到君王侧,然而只如昙花一现般,还没来得及华美灿烂就凋谢结束了。他向苍天诘问: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朗读时,语调先扬后抑,语速先快后慢,顿挫错落有致。

    (师深情朗读该句,生热烈鼓掌。)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千古名句,你从中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生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相信:总会有一天,我还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我从中读出了一个面对挫折却自信豪迈的李白。

    师:是啊,这个句子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你认为怎样朗读,可以传达这样的情感?

    (生朗读最后两句,师生掌声。)

    师: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李白,一个迎风傲岸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为其折服,令人难忘。盛唐这沃土养育了他,他也充实了盛唐的气象。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诵读他的美丽华章,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师生齐诵全诗。)

    四、拓展,延宕诗歌意蕴

    师: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流放归来后,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我们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或许当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遭遇失败时,可以拿李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

    师生(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但愿这节课能够用李白的诗歌和大家共勉,更希望同学们爱诗读诗,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不利和困难中百折不挠。”

    (板书:在不利和困难中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