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 潼关怀古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山坡 潼关怀古

  • 格式:  PPT
  • 大小:  900K    20张
  • 时间:  2016-02

《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20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20页)《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20页)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2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首是原第五首。诗人寄居京师二十年,一旦辞别,离愁满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怀着无边的离愁别绪,“我”辞别京师,骑马东去,要回到远在天边的家乡。一路上诗人心情极为矛盾,心绪极为复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然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
质疑思考: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命运?
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
质疑思考:2.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一腔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比喻、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大家要注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病卒。所作散曲多写辞官后的田园生活,有些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和对穷苦百姓的同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学方面,每一个朝代都有它占主流的文学形式:唐( )宋( )元( )明清( )。
元曲,是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元曲主要指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简短的小令和以若干小令组成的套曲,用以合乐歌唱。
这首小令的题目是“ ”,与内容有关;曲牌名是“ ”,与内容无关。曲牌,俗称“牌子”,即曲调的名称。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协韵等,且有基本句式,可以根据它来填写新曲词。同一个曲牌谁都可以来填进内容,写成词。
潼关,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 ,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 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
华山天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潼关
13
西都
14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百姓苦

百姓苦
19
理解曲的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用短短一首小令,不足50字的篇幅,写出了跨越千年的历史,气势磅礴的景象,真挚激越的感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壮观。后几句作者触景生情,过去雄伟的秦宫汉殿,如今都成了一片废墟;朝代不断更替,而唯一不变的是百姓的生活。他们自古至今从未得过过安乐的日子。面对这种情势,作者踌躇思考,对人民的苦难表现了深刻的同情,但他不可能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质疑思考: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