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安徽省固镇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 恒:固定 B.可以喻大 喻:比喻 C.道能讽之 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 遽:立即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为马所颠仆 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敢怠于衔辔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悟已往之不谏 D.一以委之 奉宣室以何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8-9题。(8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五小题)(5分)
(1)实迷途其未远, (2) ,乐琴书以消忧。
(3)渔舟唱晚,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引壶觞以自酌, (6)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7) 猥以微贱,当侍冬宫, (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白痴
耿耕
这是小城的一道风景,一个少年站在十字路口中央,认真而坚定地指挥着车辆与行人。
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少年,但多数人叫不出少年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个白痴。除了上下班的高峰期,有警察站在路中间指挥外,其余的时间属于这个少年。他指挥的手势和那些真正的警察一样,谁也不知他是怎么学来的。
据说少年不会说话,所有路过十字路口的人都相信这点,因为他们从没有听那少年说过话,最多也就听见他嗓子里发出一个简单的音节。
对少年在路口指挥交通的事,小城人已习以为常,也没有将少年当回事,因为他只是个白痴。多数人会看着红绿灯,选择自己的停走;少部分人大概是色盲,并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中自由穿行。这让少年很是气愤,常常指着那几个不听指挥的人,从嗓子眼里发出响亮的声音,但那声音只是一个音节,那就是一个“啊”字。有些乡下来的或者从外地来的人,看着站在路中央的少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少年的手势,选择穿越马路的时机。这时,少年的脸上带着笑意,手势热烈地挥舞着,嘴里轻声地发出那个单音节,指示着行人的脚步。其实少年站在路中央时,我们看不出他是个白痴,只会认为他是个认真的交通协管员。
少年什么时候迷上指挥交通这个游戏的,小城人说不清楚,只知道他站在十字路口上已经有好几年了,所以他指挥的手势才会那么娴熟,这说明少年是知道学习这个事的。
关于少年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有一个版本传得最广。说少年并不是天生的白痴,而是后天造成的。故事是他五岁的时候发生的。那是一个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横穿十字路口时,被一辆行驶的货车给撞飞了出去。因为晚上和下雨的原因,路上没有行人,所以他和妈妈在雨水中躺了很久,而那辆货车早已不知去向。等有人将他们送进医院抢救时,他妈妈没有再醒过来,而他醒过来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那天,少年站在十字路口像往常一样,认真指挥交通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推着自行车,车的后座上带着一个孩子,在亮红灯的时候,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推着自行车在人流中穿行。少年看着她大声地喊叫,脸涨得通红。可那中年妇女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自己的行走。路口那些等着过马路的人,也漠然的看着,因为这种情况他们已经见了很多,每回都有那么几个人,会在车流中穿过马路,显得那么有个性与勇气。中年妇女已经穿行到了马路中央,少年还在那里“啊啊啊”的叫喊着,但他却不挪动一下自己的脚步,只是站在原地喊着。中年妇女转头看了一眼少年那焦急的脸,露出一丝微笑,然后准备穿行另一条车流。
这时,一辆轿车直直地开来,撞上了正在横穿马路的中年妇女,惊叫声与刹车声一起响起。绿灯也在这时亮起。路边那些要过马路的人,一下子围了上去。有好事的人掏出手机,拨打着报警与急救电话,使整个现场一片混乱。
少年呆呆地站在原来的位置上,脸色苍白,眼里含着一些泪水,大概这么站了几分钟后,他移动脚步,朝乱作一团的人群走去。他艰难的挤进人群,站在正躺在地上呻吟的中年妇女身边,看着躺在地上已没有声音的孩子,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
所有围观的人都听见了这两个字,便有些诧异地看着他。他没在意那些眼神,似乎为了图自己快乐一样,对着躺在地上的中年妇女,一连说了好几遍白痴,然后掉头走出人群。在这过程中,围观的人很自觉地给他让出一条道路,少年便默默地朝前走去,没有回头看一眼。
在后来的日子里,走过十字路口的人,没有看到少年站在路口指挥交通,但没有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小说界》 2008年第4期)
1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5分)
1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以“这是小城的一道风景”开篇有什么作用?(6分)
1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6分)
14、有人说这个白痴少年不是白痴,你认为呢?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由。(8分)
第Ⅱ卷(84分)
1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迤逦 稀罕 叫嚣 融和 毕毕剥剥
B. 尴尬 林阴 毗邻 仓檩 锣鼓暄天
C. 滑稽 尺牍 迄今 因缘 大音希声
D. 戍军 颦蹙 坍缩 撮合 不落言筌
1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ks5u.com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 B.运筹帷幄 C.首当其冲 D.栋梁之材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式的所谓“野蛮的犬吠”,而是文明的人话,并且是谈话而不是演讲。
B. 朱自清为了早日完成学业,减轻父亲的负担,将“自华”改为“自清”,从而提前参加北大本科考场,免去了一年的预科学习。
C. 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
D. 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1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6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 ▲ ▲
20、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组成排比句。(6分)
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什么?
孝心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孝心是_____________ ;
孝心是_______________。
21.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 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固镇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解析】说“它们(指“金”“石”“画”)同样因为影响深远”无中生有,也不是对“书”的表述。2,【答案】A【解析】原文是“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 3,【答案】D【解析】文中说“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并不是对其代表性的否定,而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确实有超过传世碑版的书法,只不过不为人所知了。
二,4, 答: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喻” 在这里是“表达、 说明”的意思。
5, 答: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A项中“为”为表被动;B项中的“于”解释为“对于”;C项中的“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以”,前项的“以”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凭借,可译为“由”,后项的“以” 用作介词“在”。答这道题,要注意上下文联系,还要前后句比较。 6, 答: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确选项是A。分析见参考译文。 7, 略。
8,【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9,【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10,略。
11.白痴少年多年义务指挥交通。
12、【引起读者的兴趣;(1分)也为下文描写白痴少年几年来义务在十字路指挥交通的行为埋下了伏笔,(1分)同时又赞扬了他的这种自发自觉的文明行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分)】
选考(一)
13、【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1分)】
14、【答案一:只会一个简单的音节,看起来像白痴,但我认为他不是白痴。(1分)因为首先他指挥交通的手势和真正的交警一样,说明他有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1分)其次他能够识别红绿灯,并且几年来能够义务地准确地指挥行人过马路,这说明他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并且富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1分)第三他还有丰富的情感,对于那些能够按照他的手势过马路的文明行为,他欢欣鼓舞;对于牵着小孩的妇女冒险闯红灯的行为,他焦急万分;对于那名妇女的死,他既伤心又愤怒。(2分)所以,我认为他不是白痴。(根据文章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二:我认为他是白痴。(1分)因为首先他不会说话,只会一个简单的音节。(1分)其次,他虽然会指挥交通的手势和能识别红绿灯,但这只不过是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智力因素。(1分)第三他虽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焦急的声音,但这只不过是人本能的反应。(1分)第四他虽然能够在那名妇女死后流泪甚至挤出白痴二字,但这可能是遗留在他脑海中的母亲车祸身亡的影子,不是他现在正常智力的表现。(1分)所以我认为他是白痴。(根据文章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15,B 16,C 17,A 18 C 解析 联系上文“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下文所接内容应扣紧“精华”二字,②③⑤⑥都属于这一方面,①④属于另一面,可用排除法。
19,【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20,略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贫困微贱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任赞十分惭愧。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连年丰收,朝廷无事。明宗坐朝延英殿,留冯道向他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冯道说:“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丰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谨慎,以酬答上天之心。臣常忆起在先帝霸府任职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说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兢兢业业,是臣对陛下的希望。”明宗非常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