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用AI助手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215K    19张
  • 时间:  2016-02

邵阳市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必修5考试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必修5考试语文
本试题卷共6大题,27小题。
满分100分,时量10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涸辙(hé)        岑寂(céng)睢园(suī)      垂涎三尺(xián)
B.赍发(jī)        玷辱(diàn)拮据(jù)         连篇累牍(dú)
C.庇佑(bì)        朔风 (shuò)  仓廒(áo)      彤云密布(tóng) 
D.撮合(chuō)      央浼  (měi)     辖制(xiá)载欣载奔(zǎi)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怂恿     遭殃    黑黝黝     涓涓细流       目不瑕接
B.蚱蜢     罗卜    荧火虫     哀声叹气       高朋满坐    
C.鲁莽     蕴藉    大拇指     相依唯命       陈词烂调
D.坍缩     副射    笑眯眯     热胀冷缩       颤颤兢兢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胜者诚可敬,失败者亦未必可悲,我们只有发扬老当益壮的廉颇精神方显英雄本色。年轻是成功的资本,英雄是坚毅者的封号。
B.吴健全完成了他的摩托车之旅,除了对西藏无尽的神往,支撑他的更多是一路上萍水相逢的路人带给他的温暖,让他坚持走下去。
C.最近湖南台正在热播谍战片《黎明之前》,一入夜,大家都守在电视机前,往日热闹的街头难得见到几个闲人,真可谓万人空巷。
D.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甚至失去原有岗位,但正所谓“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我们正年轻,刚好可以利用现在的闲暇“回炉充电”,为今后的就业准备更强的竞争力。
4.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B.当其他同龄人都在尽情玩乐、享受青少年的乐趣时,13岁的乔纳森却利用整个夏天撰写了他的第一本政治著作《保守主义定义》。
C.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D.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不愿承认自己老了。”
6.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1)大城市的大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戏称:酒店“挖______,肥了大厨师”。
(2)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_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3)这种行为不应该竞起______,以免造成泛滥之势。
(4)央视一套将播出我国第一部正面描写小留学生真实生活的电视剧《小留学生》,因为对英文要求高,这部戏______了大量加拿大留学生,大部分在加拿大拍摄。
A、  墙角    难免    效法    起用        B、   墙脚   难免   效尤   启用
C、  墙脚    不免    效尤    起用        D、   墙角   不免   效法   启用
二、课内阅读(20分,每小题2分)
7.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农人告于以春及。                  B.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C.遂见用于小邑。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8.下列对《逍遥游》最后一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9. 下列对《滕王阁序》的有关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四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0. 下面对《陈情表》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称颂皇恩浩荡,后申诉委曲矛盾的心理层次。
B.在第三段,李密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执政理念,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同时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C.这两段主要写自己“辞不赴命”的理由,陈述委婉,令人同情;但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而不赴命,旨在宣扬封建道德,因而评价不宜过高。
D.这两段文字句式整齐,而且多为四字句,但也间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的特点;这可见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11.结合全篇来看,下列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拖住前进的生活步伐,他死了,被埋葬了,人们因此而感到“大快人心”。
B.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怕事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完全是由于现实迫使他无比恐惧;因而他最怕遭到不幸,但最后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C.别里科夫的存在和出现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只要有生长的土壤,就会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
D.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恶可憎,然而又可悲可怜的人物。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别里科夫,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受害者,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牺牲品。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16题
(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③)道:“林冲这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2.下面有关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然没有交代每句话具体是谁说的,但读者完全可以推断出来。比如①、⑤是差拨,②、⑨是富安。
B.陆虞候等人的对话句句都入林冲耳中,详细无比,与前文李小二之妻酒店偷听形成照应,相映成趣。酒店奸人密谋,听者是隔墙之耳,所以听不真切,因此为后文设下了悬念。
C.林冲一门之隔,一字不漏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幻想彻底破灭了,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D.陆谦等人以为阴谋得逞,得意忘形,你要表功,我要邀赏,雪夜荒庙,肆无忌惮,高门大嗓,放声谈笑,他们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暴露无遗。
(二)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的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沈从文《边城》)
13.下面对《边城》及选段内容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细微地描写人物的心理,主要是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语言平实、简明,含蓄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B.祖父夸顺顺一家人,但是漏说了二老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没说全。
C.祖父非常关心翠翠的婚事,祖父看中的人是顺顺家的大老;而翠翠心里想的却是二老傩送。
D.翠翠“不稀罕那只鸭子”是因为她不喜欢随意接受人家送的东西,而穷困的爷爷却好像很在乎这只鸭子,她不免感到有些反感。
(三)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朱光潜《咬文嚼字》)
14.结合全篇来看,下列有关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通常带有贬义,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属于贬词褒用。
B.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人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
C.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指出只要思想透彻、情感凝练,文字自然就会精炼、贴切,就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D.“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
(四)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林庚《说“木叶”》)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钱钟书《谈中国诗》)
15.根据上面的文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木叶”》和《谈中国诗》都谈到中国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两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B.《说“木叶”》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C.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的滋味。
D.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但这样的意义是确定的,明显的。
 
16.根据上面的文段,下列有关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中国诗》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谈论中国诗歌的特点,作者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富于暗示是中国诗独有的特点,外国诗没有这个特点。
B.诗歌“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说明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
C.正因为诗歌是富于暗示的,所以“做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尽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
D.“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这两个巧妙的比喻,揭示了诗歌富于暗示、意在言外的特点。
三、课外阅读(12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2题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圣俞尝谓予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余尝于《水谷夜行》诗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霈,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文辞愈精新,心意虽老大。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
                                                      (欧阳修《六一诗话》节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周朴者,构思尤艰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语之工者固如是                  觉今是而昨非
C.岂不见于言外乎                  辩乎荣辱之境
D.而二家诗体特异                  烟光凝而暮山紫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看出欧阳修并不肯定周朴那样追求“练字”的诗人,他更欣赏像李白、杜甫那种具有豪迈诗风的诗人,对于晚唐时期这样的诗风后继无人,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情。
B.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旅人清晨离开茅店赶路,虽不露辛苦二字,但已见旅人苦矣。其中“板桥”不可以置换成“木桥”,一换则索然无味了。
C.欧阳修将杜甫和梅尧臣相比较,认为他们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D.欧阳修认为诗歌文辞的精工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弥补诗歌立意老套的缺憾,即使一首诗立意老套,如果语言经得起推敲,也一样能别具情韵。
19.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译为:一定要能够描摹难以抒写的景象,(却栩栩如生)如同就发生在眼前,能够包含绵延无尽的意蕴。
B.作者得于心 ,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译为:作诗的人(对这个过程)了然于胸,读诗的人(对这个意思)心领神会,(却又)几乎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
C.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
译为:虽然我的语言不精巧,但可以说是大致差不多,却还是不能评价出他们的[杜甫和梅尧臣].
D.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译为:(杜甫诗的气势)就仿佛是千里马,奔出之后就难以杀死。读他的诗就如同面前摆满了珍珠宝物,实在难以挑剔选择。
(二)、现代作品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
20.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决策层有着盲目追赶的心态。
C.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
D.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21.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一项是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22.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无城乡差别。                B.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C.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      D.有下水道渗水的高楼。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23.按课文原句填充。
(1)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五、语言运用(10分)
24、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3G手机”的主要特点。(不超过12个字)(3分)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优于前两代手机的具体表现就是手机联网的速率。现在移动GPRS一般最快也就是10kb/s,联通的CDMA1X也只有30kb/s左右,而3G时代可以让你的手机又如家庭宽带一样的网速。比如WCDMA的理论最小值市38kb/s精致装填可达2Mkb/s。速率提上去了,3G手机就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目前,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TDoMo已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我国也已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牌照,亚洲成为全球3G发展最快的地区。
    “3G手机”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4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6、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