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7* 陈情表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7* 陈情表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陈情表》教学实录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陈情表  
   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课文)  
   (此处老师声请并貌,投入朗诵,强烈的感染了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颇有韩军老师朗诵《大堰河》之风度)  
   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一起我们学过《出师表》,这里的“陈情”是什么意思?  
   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大家看两个问题: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  
   生:四十有(you是第四声)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矜(jin)悯愚诚。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  
   生:“欲奉昭奔驰。。。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是什么意思?  
   生:  
   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  
   (生读--臣密言:。。。未曾废离)  
   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生:  
   师:李密: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师:见,舅夺母志,不行,婴,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讨论意思)  
   师:一个九岁的残弱孩童,在年迈祖母的拉扯下一天天长大。他每次出门,祖母都要牵挂着他。她的容貌为孙儿而衰老,她的。。。在夕阳的余辉中,留下两行浅浅的脚印。这样的画面大家都能看到吗?  
   生:能。  
   师:那么晋武帝也能够看到。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  
   生:我不同意。  
   生:我同意。因为“百善孝为先|”,如果他都不能尽孝,又怎么能够去尽忠。  
   师:看来文章第一段就打动了这位女皇帝,后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  
   师:李密原来是蜀汉旧臣,原来在祖母有病的时候就一直做着官,而现在一归顺晋朝就不做官了,这样会招致晋武帝的怀疑的。所以,他在动之以情之后,还要晓之以理。请大家找出文中的理之所在。  
   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您把孝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而我正是要尽孝。  
   生: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师: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假定时日,忠孝之间的矛盾最终可以化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是可以都解决的。  
   师:再请两个皇帝说说现在道理分析之后,你会答应他了吗?  
   生:现在我同意了,因为他的话有情有理。  
   生:我本来是同意的。现在我当然更加支持他了。  
   师: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  
   师:文章有很多词语成为今天的成语,例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师:我们在读了文章之后,写一篇《我读〈陈情表〉》。  
   总体评价:设计非常实在,紧扣文本;很有思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基本功扎实,能够进行非常有表现力的朗诵,极富感染力;善于点拨,循循善诱;课堂语言洗练。问题是课堂设计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应该把对一部分背景的介绍放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这样更容易理解“陈情”的处境,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另外,在课堂下课铃响过之后,应该立刻结束课堂,而没有必要把自己事先准备所有内容都讲解完。再者,老师说的还是太多了些,表演意识太强,应该纠正,应该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人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