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蜀道难
陈家中学:郎兴洪
教学目的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1、唐诗的分类
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
近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2、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欣赏图片
初读文本,粗品诗意。
二、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称“李杜”(“老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三、解题。
1、感悟诗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á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时所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作者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2、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3、背景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时所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作者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棨《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四、课文感知。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名家朗读,辅以豪放曲风的音乐,配以相应的雄奇壮丽的蜀中风光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 鱼凫fú 萦绕yínɡrào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ménshēn
峥嵘zhēnɡrónɡ 抚膺tuān 巉岩 chán 飞湍tuān 长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ɡ 崔嵬cuīwéi 吮血shǔn 秦塞sài
3.提问:根据课前预习和刚才对课文的诵读感知,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思考,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把握)明确:此诗奔放豪迈,充满了慨叹之意。
4、合作性学习
了解文意
步骤:分三步进行“整体—局部—整体”
方法:独立思考—对照注释—共同讨论
2.通假举要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3.一词多义
(1)当西当太白有鸟道(介词,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阻挡,把守)
木兰当户织(介词,对着)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动词,两者相抵)
诚不足以当之(动词,承担)
(2) 绝
枯松倒挂倚绝壁(形容词,极高的)
而绝秦赵之欢(动词,断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隔绝,阻绝)
而绝江河(动词,渡过)
以为妙绝(形容词,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
(3)坐
以手抚膺坐长叹(形容词,空,徒)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由于)
坐法去官(副词,因……获罪)
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坐着)
(4)或
云霞明灭或可睹(副词,也许,或许)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代词,有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偶尔)
所守或匪亲(连词,倘若)
五、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归纳知识要点。
2.熟读成诵,理清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文章思路,领会其主旨、章法、基调。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蜀道难》的文意,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来具体分析这篇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探究性学习
1.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为什么?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诗人大体是按照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3、理清诗歌层次内容。
明确:第一段:概写蜀道之高。
一层:写蜀道之难;
二层: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
三层:蜀道的高危。
第二段:概写蜀道之险。
第三段:概写蜀道的祸。
4、开篇两句“噫吁 ……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统摄全诗,点明主题,奠定了诗的咏叹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张本。
5、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
第一段其余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意思。第一层:(蚕丛……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引用此神话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山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引人入胜,吸引了读者。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中,作者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作者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以虚衬实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
(1)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
(2)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
(3)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明确:“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6、“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是一咏三叹。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军事地势之险,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三、鉴赏其艺术特色。
1.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像,杰出的浪漫主义手法。
2.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深刻的主题。
3.打破传统,采用散文化的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用韵极尽变化之能事。“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
四、本诗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胡震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风人之义远矣。”
言“险”即所以申“戒”,“险”、“戒”二字高度概括了诗中要旨。
五、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本文的主旨句进行了研究,那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深入领会李氏诗风。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