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1 林黛玉进贾府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1 林黛玉进贾府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学目的: 
知识教育点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德育渗透点: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                    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描写紧扣中心事件,人物出场的多种方式; 
2、对本文几个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及《西江月》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设想: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及《红楼梦》是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 ,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共12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二、解题: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三、《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如下: 

                                         ┌贾 敷 
宁国公:贾 波─贾代化┤         ┌贾 珍─贾 蓉(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 
                                         ┌   贾 赦   ┤            ├巧 姐 
                                         │(邢夫人)│王熙凤┘ 
                                         │               └贾迎春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贾 珠 ┐贾 兰 
                             史太君│   贾    政┤李 纨 ┘ 
                               (贾母)│(王夫人)│ 贾元春 
                                         │               │ 贾宝玉 
                                         │               └ 贾探春 
                                         └   贾    敏 ┐ 
                                                             ├林黛玉 
                                              (林如海)┘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四回: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总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林黛玉 
提问:哪些地方体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2、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P219)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3、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P221) 
4、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与宝玉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先后不一致。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P212)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P224)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提问:节选部分从几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贾母戏谑的介绍,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不但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头飾饰 
                ┌珍宝珠玉──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 服 装 
肖像描写┤ “三角眼” 
                │ “吊梢眉” 
                └容貌 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粉 面”、“丹 唇”  
3、见黛玉:言谈举止表现感情的变化,反映其内心世界。 
先是恭维—继而拭泪—转悲为喜,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分析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的母亲:“衔玉所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黛玉眼中的宝玉。 
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提问: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钟情于女孩子;讽刺热衷功名的人;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