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主 讲 : 黄丽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3)(人教版)
林黛玉进贾府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辅导
教学程序
说课步骤
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必修3中外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阅读和鉴赏部分小说和戏剧环节的基础序列。因此这一单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7-9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说与戏剧单元的培养兴趣和鉴赏小说、戏剧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开启高中选修部分的小说欣赏中在阅读快感中达成“有创意的阅读”。中外小说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红楼梦》,展示的是古代大家庭生活。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要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要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要初步感知作家的风格。
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2) 学习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所见所闻,介绍典型环境,认识封建贵族阶级豪奢极耻的生活以及森严的等级、礼仪制度
(3) 分析小说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4) 一叶落而知秋”,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否能引发对《红楼梦》的认知兴趣,并找到一个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进行个性化解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直观演示和探究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
(2)用探究法体验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达成“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分析小说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所见所闻,介绍典型环境,认识封建贵族阶级豪奢极耻的生活以及森严的等级、礼仪制度
3、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性以及小说悲剧的必然性。4、一叶落而知秋”,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否能引发对《红楼梦》的认知兴趣,并找到一个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进行个性化解读。
难点:1、品味小说的语言,体味其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2、分析小说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法分析
1
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
2
直观展示法
3
研究性学习法
4
精练法
1、重视自学指导。
2、师生共创,设计情境。
学法分析
这是一部把爱情写到极致的传世经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凄美缠绵,哀婉绝伦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两位史上最诗意玲珑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见面是什么样的情景?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人物形象,初步探讨他们的爱情发生的根源。
思考:找出描写林黛玉的语句。
学习重点 :
1、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3、宝玉眼中的黛玉:“与众个别:‘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心理描写: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话行路,恐被人耻笑
众人眼中
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
怯弱不胜,自然风流态度
熙凤眼中:
标致不凡
宝玉眼中:
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病美人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细心、多虑、自尊是她的性格特点。
3、探讨:从以上内容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龄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贾宝玉
?
?
似贬实褒独立不羁
孽根祸胎抵触封建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贾宝玉
《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贾 宝 玉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贬实褒,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从“宝黛初会”初步探讨宝黛的爱情为何是悲剧结局?
论题:“宝黛初会”的种种细节让你觉得他们的爱情悲剧是什么造成的?性格?环境?
(1)、宝玉初见黛玉是喜从天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眼里的黛玉是外貌与内在兼美的神仙似的妹妹。他的好感是毫不掩饰的。可以为黛玉摔自己的命根子---通灵宝玉。
(2)、黛玉是含蓄的喜出望外。原来宝玉并非母亲和舅母所说的懵懂顽童,混世魔王。而是一见是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好看的俊美公子。二见是个转盼多情,面若敷粉,唇若施脂,天然一段风骚,泉州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的多情公子。宝玉摔玉让黛玉开始了还泪之旅的第一哭。这眼泪是被感动的。是一种朦朦胧胧的好感。
提示
(3)、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心灵相通。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绎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祖母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骄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谱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美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4)、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寄人篱下之感。
(5)、注意王夫人的“嘱咐”、贾母“外客未见,…”、宝黛的地位家世是否门当户对等等。
3、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小结
1、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分别表现了每个人怎样的特点?
课堂巩固练习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②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如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2、《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都与他随身的一块玉密切相联,请简述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一件事。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中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相关描写,并思考作者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