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综合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综合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3)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3)文言文复习训练题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古迹(其三)    登      高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 阅读《登高》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1)诗的前四句勾画了三峡的秋景,但没有一个“秋”字,说说哪些词说明了是深秋季节?
       答:                                                                      
(2)第三句中“落木”是什么意思?这句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
答:                                                                      
琵  琶  行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悯默 (mǐn)      采撷(xié)     风尘仆仆(pū)       处变不惊(chǘ)
B.迁谪 (zhé)      思忖(cǘn)     雕栏玉砌(qì)       不容置喙(huì)
C.阑干(lán)       毗邻(pí)      拈轻怕重(diān)     掎角之势(jí)
D.拜谒(yè)          粳米(gěng)    呕哑嘲哳(zhāo)   栉风沐雨(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缠头    杀手锏     不合时宜    不胫而走
B.撕打    入场券     幽愁暗恨    不能自已
C.拨弦    亲合力    不假思索    不肖子孙
D.霓裳    座右铭    不修边幅    杜鹃滴血
3.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今义:            
(3)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今义:           
(4)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5)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今义:           
(6)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相类似的生活经历,一番交谈,一曲曲内涵丰富琵琶乐音后,诗人与琵琶女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慨叹。
B.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出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是“明降暗升”。
C.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D.按部就班做公务员,这对我来说简直就像穿小鞋,整天感到郁闷。两年后,我索性辞了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祸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的成果。
B.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下无贼》这样一部以小偷为主角的影片上映仅八天就赢利5000多万元的票房。
C.2006年上半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产出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靠的是政府和企业大幅度的科技投入取得的.
D.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炉火纯青,琵琶乐音有催人泪下的魅力,这与她复杂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阅读《琵琶行》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 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①寻声暗问弹者谁(          );    ②弦弦掩抑声声思(          )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          );    ④银瓶乍破水浆进(          )
7. 选出与“冰泉冷涩弦凝绝”的“绝”字意义相同的项(    )。
   A.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察赵之欢    B.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C.空谷转响,哀啭久绝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 对白居易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最合理的一种是(    )
   A.传神地写出琵琶女羞涩的神态。        B.写琵琶女端庄自重,不肯轻易接客。
   C.准确地写出琵琶女身世变化后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的神态。
   D.写琵琶女深夜与陌生人相见后心怀畏惧,被迫演奏时的拘束神态。
9.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人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B.“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水下”、“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等一连串比喻的使用,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C.“大弦嘈嘈如急雨”至“铁骑突出刀枪鸣”几句对音乐的描写,写出了乐曲旋律“舒缓低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的变化,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 艺。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乐曲高潮之所在。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                                                                         
 
劝  学
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填空
荀子(约公元前298—前238),名        ,战国末期        人。曾游学于齐国,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学者,是战国时期的        家、        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         20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的门人的著作。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劝学(鼓励)   中规(圆规)  槁暴(晒干)
B.中绳(合乎) 挺者(挺拔) 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就砺(接近) 就砺(磨刀石)参省 (验、检查)
D.参省(省察) 须臾(片刻 ) 博见(见得广)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       圣心:圣人之心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 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 对上面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骐骥”、“驽马”两个比喻暗示了客观条件有好有坏,在作者看来,好的客观条件对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9. 翻译以下句子
①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②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师   说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郯子(tán)   经传(zhuàn)    贻之(yí)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老聃(rǎn)
C.近谀(yú)    庸知(yōng)     嘉许(jiā)
D.或不焉(fǒu) 不拘(jū)       嗟乎(ji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耻相师            师:老师    B.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孰能无惑               则耻师焉,惑矣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小学而大遗
5.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或师焉,或不焉。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名句积累
(1)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是故无贵无贱,                    ,师之所存也。                
(3)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是故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是(    )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此世所以不传也                D.得璧,传之美人
9.下列句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 无备则制于人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 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 其可怪也欤?                  B. 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达,聪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C. 圣益圣,愚益愚    益:增加。         D.则耻师焉,惑矣    耻:以…为耻。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 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                                                                     
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3)文言文复习训练题参考答案
杜甫诗三首
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2.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
哪怕是对王昭君的。      3.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
4.(1)“天高”、“禧啸”、“渚清沙白”、“落水萧萧”。
  (2)“落木”就是落叶。这句诗是说,一望无边的山林,落叶萧萧飘坠。
琵  琶  行
1 B(A箴zhěn言;C拈niǎn轻怕重;D粳jīng米)   2 A(B撕-厮:C合-和;D繁-烦  )
3(1)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3)古义:先前(刚才)  今义:向前迈进(4)古义:年龄大  今义:兄弟排行第一
(5)古义:突然出发(击)今义:超出一般(6)古义:整理 今义:变乱为治古今异义应结合一定的语境辨别,古文中单音节的词语多,因而特别要它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一个词的区别。)
4 AB“莫衷一是”是指意见有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句中“普遍认为”与之相矛盾。C“下里巴人”泛指通俗普及的文艺作品。句中属望文生义。D“穿小鞋”是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与句意不符。)                  5 DA搭配不当,“凝结……劳动成果”可改为“凝结……劳动的汗水”B.“赢利”与“票房”重复,删去“票房”C.“靠的是”与“取得的”句式杂样,可以改为: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大幅度的科技投入。)
6.①轻声;②悲,伤;③形容鸟声婉转;④突然      7.C(A.断绝B.气绝D.横渡)
8.C(A、B、D三项没有理解诗的内容) 
9.C(应是“急切愉悦——轻快流畅至缓慢低咽,进而凝绝——雄壮激越”) 
10.乐声动人,听者被吸引、感染的静寂凄清
劝  学
1.况 赵国 儒家 思想 教育《荀子》   2.B挺者(直)    3.C都是名词做状语
4.D 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5.A.神明:指人的智慧    6. B.江海古今意义相同
7. ABC项的“焉”都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D项的“焉”是语气词。
8. C 用骐骥和驽马对比,论述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
9. ①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
师   说
1.B老聃(dān)     2.A师:学习
3.B师:都作“老师”解(A传:流传;传:zhuà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惑:疑难问题;惑:糊涂。D道:道理    道:道路)
4.C(A“从而”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作连词的“从而”。从,跟随;而,而且。B学者: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D小学:在小的方面学习。今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5.D(A“从”通“纵”。B“受”,通“授”。C“不”,通“否”。)
6.C判断句(A宾语前置。B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D反问句。)
7.(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3) 圣人无常师(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8.C  C与例句“传”均为“流传”之意。A项为传授;B项为“解释经文的著作”;D项为“传递”
9.C   C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10.A  其他均为代词,A项中的“其”通“岂”,表反问。
11.C 益:更加。 12.B“门户之见”错。 13.(1)(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