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师:家春秋冲涤激流,雾雨电响彻爱情。走进现代文学史你就能熟悉它的含义,一位世纪老人用他的巨擘般的双手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美的殿堂,让我们振奋。他也曾用自己的思考让整个社会一起思考善和爱的力量,让每个人精神震撼。今天这位老人又 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次把我们引入到一个特别的世界,给我们讲述一个“小狗包弟”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同学们可不可以用简洁的四字句概括这个故事的梗概,看看是只什么样的狗,大家知道狗是忠义之物。
生⑴:相伴融洽、遭遇文革、放弃小狗、痛苦自悔
师:很好,是否有同学补充,或者说你觉得该使用那个词更准确。
生⑵:在“遭遇文革”后加“为求自保”,可以体现作者情感;另外,“放弃”也不好,可用“忍痛割弃”。
师:好,这个同学说得好,在概括这个故事时既注意到了小狗的故事,同时也看到作者的心理情感变化的过程,同学们还有何补充吗?
生⑶:我觉得在“痛苦自悔”后加上“自我反省” “勇敢认错”和“表尔歉意”体现作者的目的。
生⑷:“表示”可以为“坦陈”。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不仅把握住文章的大意,在概括时能做到字斟句酌,其实平常的这种概括更能让我们很快走近作者的世界。这个故事确也单纯,小狗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印象,那就是小狗包弟是一只……
生⑸(抢答):一只可怜的小狗,且是一只命运悲惨的小狗。
师:确立如此,“可怜”“悲惨”这两个词很好,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怜”我们一般是相对于弱者,“悲惨”大多呈现我们的善者。小狗包弟怎样呢,是善者吗?不是说明理由,如果是能否找出论据。
众看
生⑹:小狗包弟在作者笔下是“干干净净”“不停作揖”,这体现小狗的“可爱”也体现了“善良”;
(又补)还写到“能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天天这样,从不厌倦”,也说明小狗非常忠诚于主人,很通人性。
师(问):还有吗?
生⑺:应该说还很乖巧,因为文章中写到包弟知道“不出声”,知道对自己不利。
生⑻:还应表现为与周围人关系很好
文章说“儿子很高兴”“不咬陌生人”“给朋友作揖”“爱人也喜欢”,这些也能说明小狗乖巧、可爱与善良
师:那么作者对小狗怎样呢?
生⑼:也喜欢,文章说看见就笑,当有不好的时候就很担心小狗的前途(众笑)
师:也正是同学们说的那样,那样一个乖巧可爱而且善良忠诚的小狗,却遭受如此不公待遇,确是可怜,悲惨;谁之过呢?
生﹙急不可待﹚:时代之过错,文章中写红卫兵上街抄四旧,是文革乱世造成小狗的命运悲剧。
师:小狗真是生不逢时﹙生笑﹚
师:如果小狗命运之错在于时代,大家一定认可,但仅是如此吗?我想小狗自己也有过错,作者亦有吧!
生⑽:小狗无错,如果错了话,命运悲惨一说就变成罪有应得了。〔生笑〕
师(一本正经):如果我坚持认为小狗有错,同学们有何判断,请再读课文思考后来评述一番,好吗?
-
(生读)
生⑾:文章说到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这与当时的社会要求相违背,应该是小狗遭厄的原因,或者说是过错。
生⑿(补):还有一位瑞典的主人,在当时有媚外的嫌疑,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师:这理由对吗?现在社会我们有时还专门去买外国所谓纯种的宠物呢?甚至还以此为荣呢。
生⒀﹙严肃﹚:时代不同,小狗包弟的错,错在一个悖于理的时代,我看到有些书写到那个时代的荒谬性。
师:很好,“悖”字用得很妙,“悖”是何意?违背的意思,那个时代是个违背常理的时代,任何善的东西都是扼杀的,也许同学们看到电影也看到一些书籍,真像这个同学说的那样,一个荒谬的时代也就注定小狗的命运,包弟无错,错在一个荒唐的时代;那么作者错了吗?
生⒁(愤愤):如此可爱的小狗,作者竟然割弃,我认为作者的错是主要的,如果不送就不会有那样的结局。
师:问题是不送行吗?
生﹙补﹚:可以送给别人或者偏僻的地方去藏起来,像外国的电影里面说的那样让他自由也好的。
(众笑):这时有 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师:对,在那个时代谁愿意接受呢?
生(涨红脸):至少是作者太胆怯,太怕事,他可以去争取去抗争,…我说作者应该是自私才对。
师(笑):我也这样认为,一个大作家一个名人竟然自家一条小狗也保护不了,可以说是自私,但同学们可以想,如果你是作者又会怎样来做呢?
众不语
师:有问题就去看文章,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不妨再看看文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也许能另有说法?
生⒂:为了保护家人只好忍痛割弃,可以理解。
生⒃:那个时代谁都一样,作者也不例外,国家领导人都不能幸免的,何况一只狗呢?
真是乱世人不如狗,(生和)是的
师:那么作者无错了,错也是那个时代的错,对吗?
生(异口同声):对
师:作者既无过错,但文章中作者认错了吗?如果有请找出文字来读。
生读
师:读得怎样呢,(挑一学生问)你怎么评价呢?
生⒄:没有读出认错的情感,只是读完了事。
师:该如何读,你能否来给大家试读一下。
生读
师:怎么样?有没有那个再来做个评价,注意要看优点啊(笑)
生⒅:读得好,节奏缓慢而语气沉重,让人感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可是语调高了些。
师:可否再读?
生再读,完了全体鼓掌。
师:读文章实际上是一次触摸作者心灵脉搏的机会,读好了文章就等于扣住作者心弦的音符,刚才那个同学读得好,主要是抓住了体现作者的懊恼的音符,大家能挑出来吗?
生(齐口):“甩掉包袱”“解剖”“瞧不起”“羞耻”“逆来顺受”“可耻”
师:可否再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一篇好文章你们能读出来就本身写好了一篇文章。品读作者,叩击心弦,读文让我们读到巴老逆来顺受的一面,我们不妨再走入巴老的精神领域再次叩击,看作者果真是个逆来顺受之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巴老又能给你一个什么印象?下面我们给同学们一些课外的文字,看看再来说。
师(展示)内容略(见教案设计中)
生⒆①(读):巴金是一个一生追求光明正直的人
生②:勇敢而富有激情的人
生③:崇尚爱,关注社会,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生④: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看了,刚才同学们的概括评价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巴老,这位世纪老人用一生诠释了正直激情和爱,并非逆来顺受,那么为何要如此评说自己呢?
生⒇: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作者的认错不仅不是逆来顺受,相反体现了作者的勇敢和真实,他坚守社会的良知,对自己背叛朋友的行为进行无情的解剖。
又(举手提问)解剖自己可以透视这个社会,一个人为的悲剧发生了,一个人可以去认错,但错误背后的社会也是错的,那么有谁来认错呢?
师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想清楚怎样才是让社会认错呢?
生⒇:我认为社会是属于每个人的,只有唤醒每个人的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准规范,才让社会不出错,要人人认错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笑)
师:那个同学有更好的办法
生:像作者那样的,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师(鼓励):也正是这样,社会过错人人有责。但是人人有责就会变成人人无责,谁也不会去承担过错,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一味指责社会,而我们的巴老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不妨看看作者在那个社会他失去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还有谁能够有资格指责这个社会呢?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没有了喜爱的小狗包弟;有的说没有了亲爱的爱人;有的说心爱的儿子也受了打击;有的说自己也是备受折磨。
师:是的,在那个人不如狗社会里巴老失去了很多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但是我们的巴老没有怨天怨地,也没有愤世嫉睚眦必报,更没有对社会失去信心而置身事外漠不关心,而是严肃的反思,用自已的勇气、用自己的真实去引领我们、去感化我们、去教导我们,此时此刻,我们能感到巴老的精神力量,现在你们能再用一句话概括巴老给你的印象吗?
生①:一个真正为“真”而活着的世纪老人。
生②:一个给我们带来至真至爱至善的道德老人。
生③:一个永远坚守社会良知的典范。
••••••
师:真是各有神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老的真实精神世界,我相信这个世界给我们在座的每个人留下的是精神上永久的震撼,让我们一起永远紧紧抓住这个老人的手。
布置作业,写一篇以“巴老的真世界”为题的读后感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探究阅读,使学生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的勇气与度量,感悟人格、人性与道德,学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习借鉴表现方法。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被迫在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并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对这样一个故事,你做何感想?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在文革中,很多很多人的心灵都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或是被垃圾所掩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 关于文革
图片展示:大字报,刘少奇被批斗,彭德怀被批斗,老舍走进了大明湖。
文革体验: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三. 作者巴金
图片展示:巴金各时期的照片,巴金与家人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
<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巴 金,影像链接
巴金在文革中:他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所说的:“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我每天在‘牛棚’里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什么……”
巴金在文革后:主张建立“文革博物馆”,创作了《随想录》。
巴金,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与榜样。
四. 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结构:
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索对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引子(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 开端(2)包弟来历
↓ 发展(3~6)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 高潮(7~9)送走包弟
↓ 结局(10~13)深深忏悔
五. 内容理解
1.文眼
你认为本文的文眼是那一句? 明确: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我”为什么对包弟充满歉意?明确:“我”为了保全自己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
3. 通读全文,你对本文的情感基调感受如何? 明确:悲伤
4.包弟与作者相处得很好,有哪些具体表现?
包弟其狗其事:
1).对陌生人吠,一声叫唤就跑开;
2).作揖讨糖果吃;
3).日本朋友对它很感兴趣,拍摄它的镜头;
4).由起女士非常喜欢包弟;
5).萧珊喜欢包弟,讨骨头喂它。
6).每天在门口等候我们出来。
5.包弟有何特点?请概括。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6.写这些事有何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包弟形象更生动;
以包弟的聪明、可爱、通人性、有情义来反衬它悲惨的命运;
为下文家人对包弟的难舍和作者的歉疚、忏悔做铺垫。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探究作者的情感
1.学生齐读第10至13自然段,感受作者情感。
2.请找出表现作者“歉意”的句子。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还请了心灵上的欠债。”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请找出体现作者对包弟情感的词语。
明确:高兴,喜欢,胆战心惊,流泪,睡不好觉,轻松,沉重,羞耻,熬煎,欠债,歉意
4.结合全文内容,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包弟的存在会影响他保全自己?
明确:包弟来历,日本种,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由于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作者生怕自己因为养了一条跟外国有关系的狗而被污蔑为里通外国的反革命,遭受残酷的政治打击。
三.情感评价
1.你的评价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包弟和巴金在文革中都是受害者!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推荐课外阅读:余杰《余秋雨,你为什不忏悔?》
2.巴金的自我评价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
──巴金《探索集》
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巴金《再访巴黎》)
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巴金《“豪言壮语”》)
3.社会的评价
巴金先生,年届八旬,地位显赫,又是一个浩劫中的被迫害者,且身处一种全民族的控诉氛围中——在这氛围里,几乎人人都说自己是一个冤屈者受难者——他却出来拷问灵魂,反省自己,这不仅表现为思想和情感境界的超越,也体现了他对那场浩劫认知的深度。他的深刻认知和情感的超越,既属于个人,又属于整个中国的知识界。巴金老是期待自己“生命开花”,而《随想录》等,正是他在晚年盛开的生命之花。人到晚年,人到显赫,还有思想之花盛开,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也是一个民族的幸运,因此,巴金先生,我们真的为他感到骄傲。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
<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巴 金,影像链接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四.主题归纳
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连狗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作者呼唤人性,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五.写法探究
探讨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明确: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人狗同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表现了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
写法: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探讨2:文章开头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跟包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思路章法: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表现手法:对比——人不如狗 狗的忠诚,人的背弃。
思想内容: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性,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六.总结
巴金的这篇《小狗包弟》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让我们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品读,仔细体会,学习巴金先生的正义感 和“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七.由人及己
请问你曾经对动物或他人做过令你遗憾、自责、悔恨的事吗?今天,让我们向巴金先生学习,真诚地、勇敢地来说一说,写一写。
《小狗包弟》教案(人教版高一)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
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2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
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2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体。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3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二、问题探究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3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