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地下森林断想
归纳
阅读1
感知
扩展
阅读2
作者
阅读3
地下森林断想
地下森林简介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这里是一座死火山,海拔1000米左右。 据科学家考察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4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形地带上,共有10个。它们的直径在400米至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口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
火山口底比较平坦,里面暗藏着火山熔洞。熔洞内气温反常,酷夏有薄冰,严冬有清泉。
作者:张抗抗
1950年出生于杭州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
1972年又开始发表作品
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
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现任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边读边划:生字词难句佳句本文是什么文体?
散文
按照下列提示将课文分为三段
探访地下森林所产生的疑问;
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过程;
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
——前2自然段
——3~20段
——21~27段
朗读: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hàn
水势盛大
yín
边际
第一自然段是写地下森林吗?
不,是写一般的森林。
由一般森林到地下森林。
朗读: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我寻找你,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yǒu
niǎo
点明地下森林特点的语句是:
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
作者写这些时流露出惊讶与感叹。她感叹什么?
感叹“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感叹大自然“多么不公平啊”;
感叹“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感叹它遭受了 “不幸”,“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这一段中哪几句是问句?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
你从哪里飞来?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它们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引出下文,领起下文。
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 你从哪里来?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
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和充沛。
老师提示:第二人称便于抒发强烈感情。
阅读这一段,概括说明:地下森林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
由于“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
本文的题目是“地下森林断想”,根据这一大段的内容猜测探究:什么叫“断想” ?
断想:片断感想。《现代汉语词典》
根据这一段内容考虑,“断想”似乎是根据某种情况判断、断定和想像。
这一部分哪几句突出地表现了地下森林遭遇到的“不公正”?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走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miǎn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这段话有言外之意,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先小组讨论,然后当众说说你的理解。(没有“标准答案”,注意主动探究)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走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不”?
为了加强语气,有强调作用。
这叫做“反复”的修辞方法。“反复”有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该怎样读?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这三个问句与第二段的问句相同吗?
不同。
第二段的问句是“设问”,这三个问句是“反问”,其作用是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
根据课文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面对逆境决不悲伤或消沉;
生在不见阳光的环境,却从未放弃对生命的追求。
……
朗读:
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我望见涧底闪烁的泉水,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为什么行将结束才描写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
为了突出地下森林在黑暗中艰辛、险恶的经历;
更能突出它的“品格”,读者读来也更觉新奇。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爬下去,爬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小草”和“森林”似乎有象征意义。说一说,它们各象征什么?
老师提示你注意“这得意的小草儿”。
或参读下面的诗——
咏 史左思(西晋诗人)
zhòu
世代做官的人
niè
登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
读一读 背一背
结论:“小草”和“森林”的象征意义
小草——没有才能,只是凭借“地势”而得意的人。
森林——(还是同学们自己说吧)
文中可参考的语句: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会屈服啊!这只是在说“大自然”吗?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也没有“标准答案”)
更是说社会和人生。
言外之意是提倡在挫折和逆境面前坚忍顽强,决不屈服。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地下森林给了作者什么“启迪”?请你代她写几句格言警句。
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坚忍终会造就成功。
优秀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生长。
黑暗,更加使人追寻光明。
小草得阳光关爱,也没有成为森林。
……
读读写写
瘠薄 沉湎 孱弱
遮天蔽日 浩瀚无垠 袅袅云烟
山崩地裂 百鸟啾啾 隐姓埋名
将课文与课后练习三的短文比较一下,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和说明有什么不同?
课文充分运用想像,描写了几万年之前和几万年之中发生的事情,其中大都是作者的“断想”,未必有事实依据,而且语言充满激情。
而所附短文则是平实写来,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句式也没有什么变化,都是陈述句、判断句。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文体所体现的思维和语言的不同:
抒情散文,是用感情的主观的笔调写成;说明性文章是用理性的客观的笔调写成。
抒情散文中处处充满鲜活的生动的形象;说明性文章无须执著于描写生动的形象。
抒情散文采用“焦点关注”,即突出重点不及其余;说明性文章要全面介绍。
抒情散文的语言是富有文采的,句式富于变化;说明性文章要求平实、准确。
抒情散文描写时不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性文章要求准确地说明,常使用数据。
理解一篇文章往往要联系其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你知道张抗抗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吗?
点击进入参读文章:
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张抗抗(网上搜索“张抗抗”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