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学习感受并理解诗人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
2.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3.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4.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诗歌思路,感受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沁园春·雪》导入
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
引入诗歌,板书课题。
二、朗读
1.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朗颂
三、介绍背景(略)并明确目标
介绍介绍词相关知识
明确目标: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四、学习全词
1.学习上片
导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请调整语序,并把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明确:深秋时节,我独立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之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滔滔奔流。
分析品味开头三句。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词?
引导:主要领会“独”的意蕴
(1)联系背景,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2)联系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政治改革,被贬永州,身处逆境而写,表露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独钓寒江”与作者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其他伟人的的胸襟境界又不可同年而语。)
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面对湘江,在秋风中伫立,颇有心绪起伏,神思翻腾的意蕴,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的坚挺沉稳的形象,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寒秋”一语既点季节,又渲染苍凉严肃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沉雄的基调。
联系《沁园春·雪》,说说“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共七句。古诗词中称这为“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字。
说说《沁园春·雪》领字:望
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朗读句子,指点,正音。(板书)
分析景物特征:(略作讲析)可让学生讨论得出。
明确:作者视角:“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视,近景
“鹰击长空”仰望,高景
“鱼翔浅底”俯瞰,低景
讨论:此时的视角转换是速度快点好呢,还是慢点好?
明确: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
想象将秋景文字转为实物,可分四步:(1)勾勒形态: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出;(2)染上色彩: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3)画面动化:秋风送爽,吹动满山枫叶,江流缓缓……(4)画面细致、逼真(特写镜头):鹰、鱼等
从而成就了色彩绚丽的立体画面。
品词:哪几个词用得好?[动词:染、击、翔]
明确:染,拟人手法,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壮美景色。引《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击,与“飞”比较(“飞”显得平淡),“击”能显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翔,比“游”更准确。既状摹了水之清澈见底,水天相映之境。又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游状,形象生动。“浅底”非真,乃清澈所致。(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由品味其他字词:遍、尽、争、竞
简评:秋景——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引导: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将秋写得萧杀苍凉、清冷惨淡。“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而诗人笔下的秋又为何与众不同呢?
明确: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联系作品背景。
由此“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万物争自由生活,在斗争中获得自由,那么作为人类呢?(呼唤与号召)
在上阕的最后,诗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巨大而严肃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试作分析。
明确:“主沉浮”之意: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的主宰,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这即是全词的“诗眼”,通过上阕“写景提出”。
阅读上片,鉴赏艺术手法。
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对景物的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明确小结上阕,写景提问,为下阕抒情议论作准备。
齐读并背诵上阕。
2.学习下片
分析下阕前两句。“百侣”对应上文的“独立”。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回忆往昔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借此对往昔的回忆,突出同学少年的激情。
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明确:作者在下阕用形象的语言回答了这一问题。
朗读下阕。从诗文中读出回答这一问题的原句。
明确:“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回顾《沁园春·雪》同一词牌、格式、字数相等、句数相似的特点。说说下阕的领字。(恰)。
赏析同学少年的特色。
分析:“恰”意为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他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国家大事,“指点”即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粪土: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明确:同学少年即革命青年,他们年轻、热情。激情慷慨,奋笔疾书,为革命,为理想,英勇斗争。
这几句是以回忆往事来回答“谁主沉浮”。
那么,为什么这几句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
引导:《雪》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谓“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为什么诗人用一“惜”字将他们全部否定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引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风流人物”指什么人?(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那么,现在这首诗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是什么人物?(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这样的人不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与斯人,更与何人?)
明确: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
最后三句如何理解?
明确:这里写作者回忆了青年时期与同学一起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把疾驶的船都阻住了,多么大的气魄!(夸张)
说明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明确:激流勇进、奋发向上、敢作敢为
你认为他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往事吗?为什么?
明确:其实他是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这三句气魄宏大,如此大的气魄当然能主宰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
下阕通过抒情,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但又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
明确:诗歌艺术宜形象,忌抽象,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或诗歌讲究艺术形象,不能像散文那样,太直白了就不像诗。
齐读全词,并背诵。
3.领会作者情怀
综上所述,你认为整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讨论明确:询问大自然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塑造革命青年形象——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抱负。
齐读,体会感情:把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读出来。
五、想像小结
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以记叙与描写为主,用300字左右写出意境来。
提示:什么时间、地点、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回答了什么问题?
参考: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千山万岭,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近观满江碧水,无数船只争相竞驶,抬眼望,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低眉处,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面对寒秋严霜万物却生机盎然,词人思绪万千,不禁提出:谁是辽阔大地的主宰者呢?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是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是关心国家命运,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
六、巩固延伸
1.练习背诵:齐读——指名背诵(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写景的句子,回忆早期革命生活的句子,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的句子,概括秋景的句子,你印象最深的句子——齐背,再熟悉,准备默写。)
2.与《雪》比较阅读:根据提示,讨论回答。
提示:结构,主旨内容,侧重方面,表现方式,风格
结构:相似,字数相同,上十三句,下十二句;
主旨内容:同是写景抒情,赞美大好河山,抒发豪情壮志、理想抱负。
侧重方面:《雪》长城内外的雪景,宣告中国人民将创造出更伟大的业绩。
《长》长沙橘子洲头的秋景,激励同志激流勇进,勇担革命领导重任。
表现方式:《雪》“数风流……”显,联系背景,是写于1936年,长征刚结束,党中央确立了毛的领导地位。《长》隐性的,写于是1925年,是毛青年立志。
风格:都豪迈、旷达,足见其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和改造旧中国,敢为天下先的伟大抱负。
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大风大浪中崛起,之所以能成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成为一代伟人,跟他少年时就胸怀祖国,有理想、有伟大抱负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志于升学,其实也就是有理想的表现呀。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算成功的路上满是坎坷,他接下来要做的也只有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希望同学们今后学习起来更有精神。
2.作业:准备默写课文,选读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练习
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 kuò) 百舸(ké) 碧(bì)透 橘(jú)子洲
B.苍茫(cāng 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 竟(jìng)自由
C.峥嵘(zhēng róng) 遒(qiú)劲 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
D.惆怅(chóu chàng) 遏(è)阻 激(jī)扬 万户侯(hóu)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 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6.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____
活动志趣:
7.补写毛泽东诗词的上句或下句。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③ ,我自岿然不矾。 ④ ,更无豪杰怕衍罴。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 ⑥神女应无恙, 。
⑦ ,纸船明烛照天烧。 ⑧待到山花烂漫时, 。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 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1)写出这首词的词牌: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馀 ②须晴日
③妖娆 ④竞折腰
⑤略输 ⑥风流人物
(3)上阕“望”字,据文义,领起哪几句?
答: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
(6)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答:
(7)概括全词内容:上阕大笔挥洒, ,下阕纵横议论,
(均不超过8字)
(8)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本词在意境上的不同
答:
(9)把《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景的部分改写成一篇写景状物、融情于景的散文,300字以内。
9.阅读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一词,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
谁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无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
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愁绪倍添;月圆思团圆,月残伤别离乃是人之常情。
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
补充练习: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然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独特的美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遂觉诗人之言,字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人间词话》),这种独特性既来自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又来自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它体现着作家充分发展的个性和个体意识,因而决不会与别人雷同。陶渊明笔下的意境常常离不开(1甲),它是作者恬淡自然的胸襟的外化;李白笔下的意境往往有(1乙),它是作者化胸中块垒为不平之气的催化剂;苏轼笔下的意境,常常带(1丙),表现出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陆游笔下的意境时时有(1丁),显示着作者品格的高傲与纯洁。各人各诗的意境各不相同,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的(2甲),有“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2乙),有“无边落木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2丙),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的(2丁)等等。
意境是作家对自我、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创造,但是这种创造不是靠镂金错采、刻意雕琢得来的,更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和做作,它是在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自然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独特创造。王国维在强调“真景物、真感情”的同时,提出意境的描写必须做到“不隔”。所谓“不隔”,就是真切自然,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写登楼所见与登楼者的心情十分真,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所创造的意境深刻而独特,可谓千古绝唱。
1.文中(1甲)、(1乙)、(1丙)、(1丁),应分别填进哪一项?(只填序号)
A.雪 B.梅 C.梦 D.月 E.酒 F.菊 G.松 H.莲
甲 、乙 、丙 、丁
2.文中(2甲)、(2乙)、(2丙)和(2丁)应分别填进哪一项?(只填序号)
A.豪放 B.淡泊 C.婉约 D.悲慨 E.雄阔 F.缠绵 G.悲怆 H.朦胧
甲 、乙 、丙 、丁
3.第一段中,引用王国维的几句话是为了说明意境 ,它是 的独特发现和创造。
4.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创造了 的独特意境(不超过4个字),表现了诗人 的雄心(限六个字),更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真理: (限填一个成语)
5.本段所阐析的意境审美特征为 。
(二)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2题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驿处”、“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2.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C
6.精神面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活动志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①而今迈步从头越 ②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敌军围困万千重 ④独有英雄驱虎豹⑤人间正道是沧桑 ⑥当今世界殊 ⑦借问瘟君欲何往 ⑧她在丛中笑
8.(1)沁园春
(2)①剩下 ②待,等到 ③娇艳妩媚 ④争着 ⑤稍稍 ⑥英俊潇洒、才能杰出的人物
(3)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阕
(5)承上启下(由虚转实)
(6)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7)写北方雪景,评古今人物。
(8)《长沙》写南方秋景,《雪》描绘北国冰雪,后者境界更开阔;《长沙》抒发革命青年 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雪》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气势更宏大。
(9)略
9. A
补充练习:
(一) 1.甲,F 乙,E 丙,D 丁,B
2.甲,H 乙,E 丙,D J,F
3.贵在创造 作家对自我、对生活
4.开阔雄浑 努力追求进取 高瞻远瞩
5.在真实和自然中见独创
(二) 1.D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