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泉州一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黄伟明 审题人:李陇耕
第Ⅰ卷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注意、字形、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愀(qiǎo)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修(qì)禊 (做禊事)
B.相与枕籍(jiè) (互相枕着垫着)
横槊(shuò)赋诗(横执长矛吟诗)
C.长歌当(dàng)哭(用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指写文章)
殒(yǔn)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D.浸渍(zhí) (浸润,渗透)
庐冢(zhǒng) (房屋)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长乐王回深父
C. 悟言一室之内
D.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3.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往、到)
正襟危(端正)坐而问客曰
B.足下方(正在)温经
斯(这)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C.足以极视听之娱,信(的确)可乐也
情随事迁,感慨系(附着)之矣
D.所以兴怀,其致(情趣)一也
后民之谬(谬论)其传而莫能名者
4. 下列名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圣心备焉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C.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 于是余有叹焉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
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然视其左右 D.非子天机清妙者
6. 找出加点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村墟夜舂 B.则或咎其欲出者
C.顺流而东也 D.一觞一咏
7. 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
例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A.凌万顼之茫然 B.不能喻之于怀
C.何为其然也 D.此所以学者不少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下列关于新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它是现代诗歌的主流。
B.新诗妄言采用白话,打破了格律诗的束缚,形式上比较自由。
C.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
D.诗段、诗行、节拍、韵脚,一定服从旧体诗格律的要求,是讲究格律的新诗的基本特点。
9.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切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0.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徐志摩(1897~1931),出生于浙江海宁。其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性,形象性强,比喻贴切,音节和谐,语言清晰,形式多样。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诗》《悲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他是中国月派的代表诗人。
B.载望舒(1905~1950),生于浙江杭县。在大学读书时开始新诗创作,曾留学法国、西班牙,诗歌多写个人的哀愁,伤感气息深重。受欧洲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意象的朦胧,爱用比喻及古诗古字。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雪花的快乐》等,他是中国现代象征派代表诗人。
C.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其诗歌广泛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歌中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诗集有《三秋草》《鱼川集》《汉园集》等。他是现代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D.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去台湾。作品受纪弦赏识。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二、文言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褒禅册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这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者,盖音谬也。
11.下列各句中“文”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B.独其为文犹可识
C.文曰“初平山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始舍于其址 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③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A. 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获得 ④景象
B. ①筑舍定居 ②十分之一 ③能够 ④景象
C. ①筑舍定居 ②十一 ③得到 ④观察
D. 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取得 ④观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樊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民。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首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3.下列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不同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 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 D.道士顾笑
1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对其为人称道的理由,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山之高”与“月之小”相互映衬,突现了赤壁景物的特征,这种特征与“水落石出”合在一起看,既是季节性的,又是地域性的。
B.用极为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景物,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C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山高月水”写出了静态美,“水落石出”又给人以动态的感受。.
D.采用对比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因“山高”而“月小”,因“水落”才有“石出”。
15.苏轼的《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在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请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前赋侧重写山,在水月风光中表现景物的安谧幽静。
B.后赋侧重写山,通过写登山情景,渲染出令人惊怖的气氛
C.前赋通过写箫声而引出主客问答,借此表达作者苦闷矛盾,对仕途遭遇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故作超然豁达的思想情感。
D.后赋写鹤写道士,虚无缥缈,反映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
第Ⅱ卷(120分)
三、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2分 )
。
(2)非子无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3分)
。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分)
。
17.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1)(2)小题。(8分)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者描绘形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分)
(2)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18.默写与填空。(每空一分,共15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2) ,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3)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4) ,我不是归人,我是个过客……(《错误》)
(5)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6)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7)由山以上五六里, ,入之甚寒(《游褒禅山记》)
(8)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
(9)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
(10)新闻也叫 ,其结构包括 、导语、
和结尾五部分。导语一般放在 ,周末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 ,其基本特征是 。
四、阅读理解(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8分)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①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③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登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企盼的一个瞬间,这是记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④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系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⑤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19.第①段由电头和 组成。文中加点字“凌晨电”说明这篇新闻具有
的特点。(2分)
20.第①段开头点明“1997年7月1日零点”是因为什么?(2分)
21.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第④段中引述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13分)
绿的歌
冰 心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暗淡的一切。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绝色,来振奋我的精神。在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有惆怅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默默的、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23.作者用“临去秋波”比喻 (不超过8个字)(2分),表达了作者
(不超过8个字)的感情。(4分)
24.文中写“‘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这里“‘向前看’的思路”是指 。(摘录原文回答。)(3分)
25.“‘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默默的、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作者见到“绿”,为什么从“惊喜”到“恬静”进而“陶醉”其中?(不超过30个字。)(4分)
五、作文
2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70分)
快乐的学问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