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中学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必修一模块)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选择题答案写在第二卷答题栏上
第一卷(选择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1—4小题(每小题2分)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厚遗(赠送)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B荆轲顾(回头)笑武阳 C北蛮夷之鄙(边境)人 D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大腿)
2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之: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而:秦王还柱而走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D既: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 B燕王拜送于庭
C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4下列词性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箕踞以骂曰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D吾得兄事之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5—8小题(每小题2分)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与 “因击沛公于坐”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因人之力而敝之
C.不如因善遇之 D.因循守旧
6、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 B.籍吏民,封府库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下列指定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卮酒安足辞
B.举:愿举国为内臣 杀人如不能举
C. 且: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
D.仆:卫士仆地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8、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亚父者,范增也(者……也……表判断)
C哙拜谢(道歉),起,立而饮之
D军中无以为乐,请(请让我)以剑舞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9-12题(每小题2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书不成,去 去:离开
B.又不肯竟学 竟:完成
C.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灭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
B.故:封于项,故姓项氏 以故事得已。
C.为:项氏世世为楚将 臣为韩王送沛公
D.以: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以是知其能
11.下列各句,与“后则为人所制”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项籍小时候,学文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高力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磁灶中学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必修一模块)试卷
第二卷(非选择题、答题卷)
改卷积分栏
题次
选择题
作文
总分
得分
选择题答题栏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语言综合应用
13、鉴赏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问题(6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该词上片写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徐志摩《再别康桥》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地来;-----------------,---------
---------------。徐志摩《再别康桥》
撑着油纸伞,---------------------------------------------,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6)不可,微夫人这力不及此。------------------;-------------------;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直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8)、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 9)、 真的猛士, , 。这是怎 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10)、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5、(1)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例如:刃、本、末、上、下都是属于---------------的造字法;休、牧都是------ ----字;草、泥、村都是-----------字;日、月、井、网都是----------字。 (4分)
(2)新闻具有-----------和-----------特点。新闻结构样。2分)
16、对出下列对联的下联:(4分)
①心血育红花万朵,-------------- ②春种满园碧玉,------------------
17、翻译课文和《论语》中的语句(12分)
①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②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③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18、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一段文字所报道的核心内容。(不超过10字)(3分)
意大利威尼斯市本周将通过在该市运河底下兴建地铁的计划,以免居民逐渐外移。威尼斯市政府计划修建8公里长的地铁,地铁连接机场、慕拉岛及圣马可广场东边的旧船坞。地铁兴建工程将在明年年中展开,预定3年内完工。这条铁路将建在运河之下约18米,设7个站,全程行车时间约14分钟。为减少震动,车轮将为橡胶材质,轨道采用单轨设计。地铁规划人员说,这条铁路将吸引人们住在威尼斯,对威尼斯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答:-----------------------------------------------
五、文学语段阅读:
(一)阅读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回答19-21题(6分,每小题2分)
(1)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2)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19、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0如何理解“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句话?
21试概括选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二)、阅读课外语段,完成22—24题。(每题3分,共9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来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着。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了。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对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写于1993年,选自《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22.“母亲喜欢花”,可为什么那些花都死了?
23.文中为何多次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
24.本文给了你什么人生启迪?
六、作文(70分) 25、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支科考队在原始森林中迷了路,几乎陷入绝境。队里的老教授得了重病,奄奄一息。他临去世前,拿出一个小木箱,郑重嘱托:“这是我一生的心血,你们一定要走出去,把它交给科学院。”老教授去世了,科考队化悲痛为力量,终于走出了森林,那盛满老教授“一生心血”的小木箱被打开,原来里面是一些小石块。
对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人性的光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立意自定,字数在800字以上,不得抄袭。
题目:
400
800
磁灶中学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必修一)试卷 参考答案:
C鄙:粗鄙,没有见识
D既:已经,之后(A以:用来/相当“而”表修饰关系B之:的/到 C而: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
C(A振通震B庭通廷D卒通猝)
B名词用作动词 其余用作状语
C因:趁机(A于是B凭借D沿袭)
C名词用作状语 其余名词用作动诩
A辞:推辞(B举:全/完 C且:将/尚且 D仆:倒/我)
C谢:感谢
9.D亡 (逃亡)
10.A (就,副词;B.所以,连词/缘故,名词;c.担任,做,动词/替;D.用,介词/凭,)
11.B(其余为被动句)
12.D (应是项梁带领项羽)
四、13、(1)写了寒江、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
(2)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
14、(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粪土当年万户侯(3)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4)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5)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8)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9)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10)就在沉默中灭亡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