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中2012届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请用黑色签字笔作答。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110分)
一.语基(40分)
1.填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0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郎中执兵 郎中:称中医医生。
B.何厌之有 厌:满足。
C.若不阙秦 阙:侵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2)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得兄事之②前为谢曰③籍吏民④拔剑撞而破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
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⑨/⑥ B.①⑦/②③⑧⑩/④⑤⑨/⑥
C.①②⑦/③⑩/④⑤⑧⑨/⑥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3)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距关,毋内诸侯 D.常以身翼蔽沛公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愿举国为内臣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沛公不胜杯杓
刑人如恐不胜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秦王购之金千斤
3.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章谈的是如何摆脱小人干扰的问题。
B. 孔子认为“让老百姓服从”的方法是“提拔举用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到奸邪小人之上”。
C. 孔子一贯主张德治。孔子提出一个为政用人的原则:亲君子,远小人;荐举贤才,选贤用能。
D. 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孔子提出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珍贵的价值。
(2)子曰:“周监于二代①,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哀公问社②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①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商代。②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1)翻译划线句: (3分)
2)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孔子为什么对宰我的话不满?(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4. 文学名著阅读。(5分)
《家》中有这样的描写:“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字数在100字左右。
二.作文(70分)
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体验,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经验。
体验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它有赖于生命的真实的经历。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欢乐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些体验都给我们以启示,都在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请结合自己的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第Ⅱ卷(40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13分)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
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 后汉书·虞延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干:触犯。
B.帝既异之 异:认为……与众不同。
C.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诣:到……去。
D.信哉斯言 信:相信。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虞延刚 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
①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②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
③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 ④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⑤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⑥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8.把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3分)
(2)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4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的品质?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和决心?
[来源:学§科§网]
五.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5分)
父子之间的怯意 [来源:Z。xx。k.Com]
韩 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来源:Z|xx|k.Com]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 ”,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注】山东聊城人,1931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席。
11.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选取了人生中沉淀于心的、感人肺腑而又鲜活生动的几个生活片断,给读者以人生的沧桑的真切感受。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
D.从“父亲”杜撰的“看庙”一词,可看出“父亲”文化程度不高,语言朴实。“看庙”的做法虽然幼稚,但对“我”毕竟起到了艺术启蒙的效果。
E.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背粪筐”这一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12.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13.作者在“唱戏”和“看庙”两部分的描述中,突出表现了“父亲”的哪些特点?请分点作答(每点用序号标明)。(4分)
14.探究“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4分)
六.语言文字应用。(6分)
15.今年是南安一中建校70周年。下面是为校庆撰写的上联,请任选一题对下联。(3分)
①上联:九洲桃李展万千气象
下联:
②上联:时逢七秩诞辰张灯结彩齐祝寿
下联:
16.阅读下面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高考作文评分控制组对影响高三学生作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 具体内容 | 所占比例 |
语言表达 | 句子、词汇、文字、标点、修辞方法 | 51.55% |
层次结构[来源:学。科。网] | 层次、过渡 | 21.55% |
思想内容 | 中心、材料、分析 | 26.90% |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来源:学科网ZXXK]
(3分)
(1)
(2)
2012届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寞(或不随俗不媚世、特立独行或孤傲绝俗)和坚贞不屈(或坚持节操,不向北风屈服的顽强)的品质。
(意思与参考答案接近即可。)
10.表达了诗人不愿随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以及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决心。
五.11.CD(C不是表现“我”对父亲的怯意。而是表现了“我”对父亲指点的领悟。D“父亲”“看庙”的做法“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可见“幼稚”不妥。)
12.①乐观(开朗)的性格②富有生活情趣③热爱(敬重)民间艺术④煞费苦心地培养儿子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技能。(或“煞费苦心让儿子在画画方面开阔眼界。”)
13.提示:①父子之间感情有隔膜②父子之间文化教养存在差异③父子之间生活环境有差异④父子之间的年龄发生变化⑤父子之间地位发生变化(“父亲”对“我”“怯意”是出于对文化人(干部)的敬重和自感卑微的心理。)
14.①第一自然段写“我怕我父亲”,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②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1分)③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六.15.参考①九洲桃李展万千气象
七十华诞庆无限风光
②时逢七秩诞辰张灯结彩齐祝寿
序赏三秋香菊曼舞纵歌集庆筵
16.(1)影响学生作文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2分)
(2)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抓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分)
[来源:学科网ZXXK]
附参考译文:虞延年轻时做亭长,此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他的家逮捕了他,虞延因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
东汉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后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安排他任功曹(官名)。富宗性情奢靡,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说:“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皮衣还不完整;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为节俭而失误的人很少啊。”富宗不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叹息说:“我遗憾没有听功曹虞延的劝谏!”
(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阴家(阴皇后家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抢劫偷盗,虞延收捕审问他。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信阳侯阴就(阴皇后之弟)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延冤枉过很多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虞延让那些案情有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面,虞延上前捉住他,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城社喻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呵斥虞延放开马成。皇帝知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呵斥让他快走回去。几天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
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永平初年,有个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小侯(承袭侯爵的子弟)的身份每次参加朝会,而容貌姿态行走的样子超出一般人。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的礼节。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为玄武门司马。邓衍在官职上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于是叹息道:“‘了解人就是明智,只有皇帝难做到。’这话确实啊!”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因此(时人)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
附诗歌鉴赏: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二句写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诗三四两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这些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作者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以及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 ”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