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1—6题、14—19题选好答案后,用2B 铅笔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其余各题写到答题卷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慢 生活”流行
谭敦民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 “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 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 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C. 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 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文言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帏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B.为参谋,预机画                   预:参与
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
A.(1)善长固谢弗往                     (2)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B.(1)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2)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C.(1)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2)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D.(1)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2)礼之,留掌书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 人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5分)答: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5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答:                                                                        
                                                                             
                                                                             
                                                                             
9、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戴望舒《雨巷》)
⑷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西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回答11—13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并不看重。
C、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D、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借贬低张爱玲来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E、林徽因和张爱玲均是著名的才女,但林的人生角色都是完美的,而张却并非如此。
12、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6分)
答:
 
 
 
 
13、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6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表达运用(29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惆怅(chàng)     颓圮(pǐ)      长歌当(dāng)哭   妄自菲(fěi)薄
B.扁(biǎn)舟      莅(wèi)临      博闻强识(zhì)    叱咤(zhà)风云
C.青荇(xìng)      游说(shuì)     婆娑(suō)起舞    桀骜(ào)锋利
D.创(chuāng)伤    潜(qiǎn)能     挥斥方遒(qiú)    扣舷(xián)而歌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搅绊  彷徨   左顾右盼   浪遏飞舟   B.恶耗  长篙   陨身不恤   用之不竭
C.报怨  和蔼   忸怩不安   残无人道   D.斑斓  寥落   黯然失色   毛骨悚然
1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 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个单位虽然经过了改革,但仍然    原来的名称,并且    以前的做法。
②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制,而且需要    人们言行、    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
③这是一个    的夜晚,来游玩的人不多,湖边十分    。
A.沿用、沿袭        规劝、协调        宁静、宁谧             
B.沿袭、沿用        规范、调和        宁静、宁谧
C.沿用、沿袭        规范、协调        宁谧、宁静 
D.沿袭、沿用        规劝、调和        宁谧、宁静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B、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喜剧演员潘长江。
C、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D.、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一广有羽翼的神鸟形象,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汪洋恣肆的特点。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2003年10月15日,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发射架耸入云天。
B、奥斯维辛有将近12000余名居民,距离华沙约120英里左右。
C、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使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D、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         ,         ,         ,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字形复杂、难记、难读等,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①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②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
③说到汉字,就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④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底蕴
⑤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
A.③②①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②④⑤
20.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你给它拟个标题。(5分)
人民网11月1日讯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今天早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从刚刚访问结束的越南飞至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州州府南萨哈林斯克,换乘小型飞机后抵达与日本有争议的北方四岛的国后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是包括苏联时期在内的首位国家元首登上北方四岛。      日本首相菅直人今天上午谈到此事时表示,日本一贯坚持北方四岛属于日本的立场,对俄总统登上国后岛深表遗憾。      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以南与日本北海道之间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由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控制。     北方四岛问题是俄日自“二战”遗留至今的领土主权争端,是两国关系中最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两国均宣称拥有这几座岛屿的主权。
 
 
21.请从“空间”、“知识”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6分)
示例: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 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 ,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五、作文(60分)
因为责任,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因为责任,刘和珍欣然请愿,殒身不恤;因为责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为责任,巴金深情忏悔,呼唤人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宫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读书不多,但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言论。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太祖朱元璋知道他是乡里的长者,就以礼对待他,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天下的战争什么时候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末战乱时候,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了解人并善于用人,不胡乱杀人,五年就成就了帝2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吗!”太祖称赞他的主意好。他跟随太祖朱元璋攻占滁州,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要事情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是被朱元璋亲近、信任。朱元璋的威名一天天大起来,起事的将领来归附的,李善长察他的才能,(再)报告给朱元璋(任用)。又替朱元璋表达(对投诚者的)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他的兵权。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朱元璋很倚重他。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军攻打鸡笼山寨。留下很少一部分兵力给李善长留守和阳。元军将领刺探得知消息来偷袭和阳,李善长设下埋伏打败了元军,朱元璋认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长做右相国。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译“起草文告”)。朱元璋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订立茶叶(专营)的法律,他都仔细考虑元朝(相关)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恢复制钱后,又依法开放冶铁业,订立了渔税,国家资财更加丰饶,百姓也不觉得困苦。吴王元年九月,评论平定吴地的功劳,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了官职制度后,以左为尊,朱元璋任命他为左相国。朱元璋刚过长江,很用重刑(治理),有一天,朱元璋对李善长说:“法律上有三条关于连坐的规定,不是太严厉了吗?”李善长趁机请求除谋反要连坐之外,其他都废除掉,于是朱元璋就命令他和刘基确定法令制度,颁行朝廷内外各处。
洪武三年,朝廷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汗马功劳,但侍奉我的时间很长,(别的)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大的封国。”就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爵韩国公,每年享受四千石的俸禄,子孙后代可以世袭封爵。赐予铁券,免他两死,儿子可免一死。当时封公的大臣,李善长位居第一,朝廷在他的封赏文书所写的堪比刘邦对萧何的赞词,(可说是)称赞到了顶点。
李善长外表宽厚平和,内里却多刚愎自用,待人刻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他就追究(查究)他们的罪责上奏朝廷,把他们贬职了。他和中丞刘基争论法条而受辱,刘基内心感到不安,就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所信任的大臣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获了罪,只有李善长还像原来一样在朝廷做官。李善长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