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

2013年平和一中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人教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12-2013学年平和一中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黄文钦 审核:赖龙杰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诗文阅读(30分)
(一)、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前而为歌曰:“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悄悄的我走了,________;我挥一挥衣袖,________。(《再别康桥》)
(5)惨象,已使我耳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夺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道,通“导”,引导。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乃造焉 造:建造
B、却行为道 却:退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
D、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拜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燕太子丹质于秦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见秦且灭六国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D、光不敢以乏国事 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
4、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项是(3分) ( )
A、太子送之至门 遂自刭而死
B、太子丹患之 偻行见荆轲
C、欲自杀以激荆轲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D、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避席而请曰
5、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都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目光短浅、有勇无谋、心胸狭窄、不懂得爱惜人才、疑心很重的人。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说的是“国有大事,愿先生不要泄露”。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愿图国事于先生。(3分)
(2)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3分)
(三)、诗歌鉴赏(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3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化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诗歌物我融合的特点。(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觉慧在高老太爷临终时,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说明他后悔“曾经与祖父像两个敌人”。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惜已经迟了。
B、觉新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行为,说明他是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他虽然自己的事逆来顺受,但也是一个对善恶是非有着清楚界限的人。
C、高老太爷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D、由于濒临死亡,高老太爷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民,并让觉民叫回觉慧,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E、陈姨太不许瑞珏在家里分娩。觉新对长辈们还抱有期待,想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不孝的罪名”,便没有多说什么。觉慧的态度则异常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
9、简答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 5分)
(1)、鸣凤在投湖之前,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周围是那样的静寂,一切人间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请简要说明这里的“一堵墙”的涵义。
(2)、简述《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两段文字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而非严刑峻法。
B、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治国,国君就能像北斗星一样,处在那个位置上,群臣百姓就会拥护他。
C、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使用刑法只能使人不会犯罪,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则高明得多。
D、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刑法、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2)孔子还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请结合上面的语段,简要分析孔子这句话所包含的政治思想。(3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12、下列对汉字书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1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 (3分)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翻 浆①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司机绝不敢搭不认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上车。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话我才破例的。”
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我一时没明白过来,但司机凶狠的眼神启发了我。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采取最紧急的自救措施: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怎么样?最低他也是个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想到贼娃子一举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提包的主意了,心里安宁了许多。
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母亲喝不上小米粥,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司机一字一顿地说:“甭罗唆了。拿好你的东西,回家吧!”
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来是用一根旧绷带绑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中,他操作了一路……
注释:①“翻浆”本指春天积雪融化,道路出现泥泞、破裂和冒浆等现象。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年轻人揣着一颗孝顺而善良的心,在困境中向人求助,却遭受了别人的猜疑、误解以至惩罚的故事。小说通过“我”后悔自己的多疑与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美好人性,是对当今社会“泛恶论” “人心惟危论”的嘲讽,对社会互相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的呼唤。
B.真诚的感谢最能够打动人心,虽然我和司机对年轻人心存芥蒂,但当他下车后仍用冻僵的舌头表达感谢时,还是报以微笑,在这一刻,三人的关系变得很和谐。
C.年轻人对我提出要查看东西感到特别的失望,他受尽千辛万苦保护着我的包,到头来却遭到怀疑,这种打击让他不堪重负,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
D.从全文看,小说有两个变化——我对搭车青年的情感变化和行驶途中路况的变化,这两个变化都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在这种变化中完成了情节,完善了人物形象。
E.作者细写“我”与司机对那个青年的猜疑,其作用在于衬托,旨在形成反差,更加凸显那个青年的美好德行与善良人性,在对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全文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15、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16、小说以“翻浆”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4分) 
四、语言综合运用(13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北宋的“三苏”,清朝的“桐城派”……这样的例子,可谓 。他们或为亲人,或为好友,或为同乡,平时在一起切搓,一旦条件成熟,便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时期脱颖而出。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1分)
错别字: ,更正:
(2)请在横线补出恰当的成语。(1分)
成语:
(3)文中第处有语病,请改正。(1分)
改正:
18、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3分)
网络热词往往反映时下的重大社会事件,表达人们的心声。2010年物价异常上涨,工薪阶层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网络上便出现了一些热词。①___ ___________,便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等词,针对能源价格上涨,便出现了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等词。这些运用谐音双关手法创造的网络热词,反映了物价超乎寻常上涨的严峻现实,表达了人们无可奈何的抱怨和渴望监管部门干预物价的愿望。
19、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要求连贯得体。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①读课外书籍没这种负担,你既然因为喜欢而买它,就会以欣喜的态度去阅读
②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非读完不可,于是你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
③你也不必为考试而去背,甚至不必全都搞懂。
④但正因此,你达到了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的境界。
⑤闲适的心情,使你更能跟古人神交。
⑥而在那些课外读物中学到的东西,又常常是别人不知道的。
⑦于是有一天你跟人家比赛,势均力敌之际,可能就靠那“多出的一点点”而获胜。
A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⑦⑥②③⑤④① C ⑦⑥②①⑤④③ D ⑦②⑥③⑤④①.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成为热议话题。多位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面的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心理。
答:
五、写作(70分)
请以“爱,深藏在心底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主旨明确,形象鲜明,符合文体特征要求,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默写(6分)
1、(1)百舸争流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正如我悄悄的来 不带走一片云彩 (5)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2、A 3、C 4、A 5、D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得分点:“图” ,商议;“于”,和,跟。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替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逢迎”,迎接;“却”,倒退;各1分,句子通顺1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D、E(D项应是“他夸奖了,并让觉慧叫回觉民”E项觉新没有多说什么,觉民对长辈们还抱有期待。)(5分 对一个得3分 ,全对得5分)
9、(1)“一堵墙”指的是鸣凤和觉慧之间横亘着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凤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鸣凤的丫环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高家这个绅士家庭是阻隔他们爱情的一堵墙;当鸣凤决定离开人间时,她与觉慧又产生了死者与生者之间的一堵墙。任写三点即可。)
(2)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深深相爱,却被高老太爷送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哀求无果,在出嫁前夜,怀着最后的希望向觉慧求救,觉慧却赶着为刊物写文章,不明真相,没有听完她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绝望了,她含泪离开觉慧的住处并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湖而死。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
(1)C(使用刑法来约束百姓,百姓只求免于犯罪受惩,而不是不会犯罪。) (3分)
(2)孔子在这里强调执政者的道德表率作用,这句话把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比作风,百姓的道德品质比作草,强风吹来。草就会随风倒下,这就说明执政者的道德力量感化征服了百姓。(3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1、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分)
12、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
13、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文,
14、 A D (5分 对1处得3分 ,全对得5分)
15①形象地写出了青年被颠簸的状态。②表达了“我”对他的厌恶之情。 ③真相大白之后,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