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9* 湖心亭看雪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29* 湖心亭看雪

  • 格式:  PPT
  • 大小:  1.44M    31张
  • 时间:  2016-02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1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14《湖心亭看雪》ppt课件14
张岱
湖心亭看雪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作者简介
湖心亭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更( )定 毳( )衣
一芥( ) 雾凇( )
沆砀( )

gēng
cuì
jiè
sōng
hàngdàng
2、解释: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是日更定
湖中焉锝更有此人

余拿一小船
上下一白
“一”
余拿一小船
客此
(数词,译为“一叶”)
(副词,全)
(数词,译为“一个”
(古时计时单位)
(还)
(撑、划)
(动词,客居)
课 文 要 素
崇祯五年十二月
西湖(湖心亭)
余及金陵二人
看 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雪景描写:
(白描)
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
写方法。
白描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
抽象
概括
悠远脱俗
白描手法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眼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鲁迅《故乡》
——唐弢《琐忆》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2、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孤傲)
问题研究
写作特色
抒情

湖心亭看雪
叙事
写景
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

(线索)
(重点)
(目的)

美好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比较阅读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西湖美景欣赏
断桥
断桥
诗词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题临安邸》 林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再见
Good 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