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核舟记》
教学目标:
A类:
1、流利朗读课文,正确翻译文章;
B类:
2、掌握文章关键词,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并正确理解文章意思;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了解文章说明顺序及写作原因。
C类:
4、培养艺术审美素养,了解艺术作品表现手法。
预习设计:
一、自己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二、翻译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并翻译文章,知道不理解的字词句段。
三、课文理解:假定这件雕刻品就在你眼前,从中找出细节来证明下面说法:
1、这的确是一次水上游览活动;
2、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
3、“泛舟”地点是赤壁,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四、文章主体部分先写核舟正面,次写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五、学习完本文后,请思考如何详细的向别人介绍一间艺术品?
教学简案:
一、导入:鬼斧神工故事
二、翻译文章:交流关键词和译文。
三、交流课后第一题答案:
1、抓住人物特征:苏轼“峨冠多髯”,佛印是僧人。
2、诗句选用《赤壁赋》
3、舟尾楫和舟子。
四、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和主体先介绍。“舟首尾长—中间—船头—舟尾—船背”
五、正面:中间(船舱):箬棚、窗
船头(游览者)左黄中苏右佛印
舟尾(舟子)楫左右各一人
背面:(船背)刻字
六、1、欣赏本文人物描写法:苏黄:闲适旷达
佛印:不拘于世俗礼法,一派闲散的世外之人
舟子: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
2、注意以空间为序;语言准确简练生的;人物描写细致入微。
七、作业:介绍一件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