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 台阶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8* 台阶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台阶》教学设计23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8、《台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台阶》前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接杨绛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与《背影》一样,《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

 从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的编写看,《台阶》一文,上承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和同册第五单元“感受亲情”的主题,后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悟人生中的关爱与温情”的主题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关注人类”的主题以及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体味人生”的主题,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意识和情怀,他们是想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新课标的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的理念,还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多些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多裨益。结合本单元特点和文体特征,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描写,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文章中领悟父亲的感情;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三、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四、针对本文重点和现在学生对亲情麻木的实情,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文章中领悟父亲的感情;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五、教学方法 :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在是师生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解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在学法上以学生自读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既得答案发出质疑,从而巩固了原有知识体系。

 2、勾画圈点法。

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小诗《父亲》,导入新课,亮出课题——“台阶”。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父亲/ 是慈祥的温柔/ 清冽的日子/ 总有淳朴的粮食/喂养一种思想/远走的那一刻/父亲 /用咳血的肺/ 装进我的行囊/ 邮寄的思念/总在稻田边 飘远 /  如今/ 我的花 /已结出果实/而父亲/ 仍用年迈的肩 /挑着夕阳/ 父亲/父亲 /我远望中的父亲

这是一首表现父亲的诗,诠释了父亲对儿女的爱。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说明:感情的渲染是在课堂的中心环节与高潮部分,而其感情基调的预设和氛围的营造却与导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这就仿佛大型活动的开幕词。伴随着配乐诗,学生走入文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以“台阶是父亲的______”的句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互动讨论、相互补充)

学生可能会答 :是梦想  是身体的催老剂  是父亲的喜悦   是父亲的不自在等等。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抓住全文关键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再让学生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就容易理解故事内容。

(抓住“台阶”这根主线,文章的题目就是台阶,课文是围绕台阶写的。所以通过分析“台阶”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可以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考查学生的阅读效果,锻炼写作能力。)

三、精读品味,分析人物形象

(一)“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爸爸”,但是他却能够艰苦创业,不惜用毕生精力去铸就一个象征着他的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所以我们说……

 以“父亲是一位————————————的人”说话。

(教学中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归结父亲的性格特征。)

(小说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内的细胞,人失去了细胞,将失去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由于本文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不便直接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所以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那么本文的细节描写取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感人,具有艺术韵味。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把握人物形象,不仅理解作者的构思技巧,学会解读小说的方法,而且潜移默化的引导其学会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

(二)把台阶与父亲联系起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___”。

 学生从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进行品味。比如: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青春、健康、意志力、愿望)

(三)读懂父亲与儿子的感情。

请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概括文本中的儿子对父亲终于建起了高台阶的房子这件事情的态度:我————父亲。(可能的答案:感激父亲、敬佩父亲、担心父亲、怜惜父亲……)

(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而且比较长,需要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主题、立意和写法均有可探讨之处。为了学生更清晰的探究文本,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题,就用三个仿写句子“台阶是父亲的————”“父亲是一位————的人”“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贯穿全文,避免了繁琐的提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精讲点拨,既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又能有效的读与写相结合。)

四、体验反思,拓展迁移

  1、读了本文的感受

  2、朗读描写父亲的诗歌、文章,也可自己尝试写小诗

  3、演唱父亲的歌

  4、讲父亲的故事

  5、画父亲的画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规定本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环节连接学生情感生活,向课外拓展,旨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自己的父亲,尊重和爱戴自己的父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把课本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向“大语文”迈进。)

五、 在《父亲》的歌声在结束本课:

跨上台阶我们了解了一位父亲,走进父亲,我们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话语,那么就让我们心中默默的道一声:“父亲,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你!”老师也衷心地希望你们若干年后都能有所建树,我想,那可能就是你对父亲最好的报答!

六、板书设计:

新屋 (有地位、受尊重)

台阶(线索)

要强 老实厚道 谦卑

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贫穷、地位低)

(设计意图:①体现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②直观表现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③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