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禄丰县妥安中学人教版秋季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云南省禄丰县 妥安中学2006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
语文试卷
校点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2分
A. 绕(rǎo) 悠闲(yiōu) B. 锐不可当(ruǐ) 舀水(yǎo)
C. 横渡(hènɡ) 溃退(kuì) D. 鞠躬(jū) 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分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 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
9.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可填序号)(2分)
备选词语:
①拘谨 ②晦暗 ③滋润 ④笨拙 ⑤酸楚 ⑥终身受益
⑦心旷神怡 ⑧郑重其事 ⑨振翅高飞 ⑩豁然开朗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本好书,可以 A 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 B ;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惘时眼前一亮,心中 C 。亲爱的朋友,莫观望,莫等待,赶快 D ,飞向书籍的太空尽情遨游吧!
10.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后的横线上。(3分)
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______________,春香 。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11.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3分)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2)
12.父母师长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你最喜欢的为人处世的一句格言(俗语)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请用最漂亮的字迹写出来,让大家都来分享。(4分)
二 .现代文阅读部分 (41分)
(一)1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是 ,名 ,他是 时代的著名诗人 。2分
14.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3分
(1)便要还家 要( ) (2)咸来问讯 咸( )
(3)此中人语云 语( )
15. 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6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 今义
(2)无论魏晋 古义 , 今义
(3)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16. 翻译句子 3 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从本文中演化出来的两个成语是 2分
(二)12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
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
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 )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8.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 2分
20.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 2分 21.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2分
22.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2分
23.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2分
(三)12分 最棒的玉米
常成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guǒ)()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他摘走。“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可惟独没有摘这个棒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婆婆也没有来过,棒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miǎo)()茫……
直到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biě)()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快要腐烂,我真是自作自受啊!”他绝望,他悲痛,他甚至想自行了断,在这个暴风(zhòu)()雨的夜晚永远地消失掉……
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他抬起头来,睁开眼睛,一下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老婆婆。
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他,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他的种子明年一定比他今年长得要好呦!”
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
相信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文中括号处写上汉字。(2分)
()()()()
25.“最棒的玉米”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历程?(2分)
26.“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你认为老婆婆不早摘走这只棒玉米的原因是什么?(2分)
27.在文末最后画横线处填上一句话,要使前后文意相通。(2分)
28.假如老婆婆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2分)
29.你有没有“棒玉米”的毛病?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发?(3分)
三. 作文 50分
以“发现”为话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D (A.rào,yōu;B.ruì;C.hénɡ)
2.C (A.裁;B.堂;D.崇)
3.B(应为“急急忙忙”)
4.C
5.D (A.应为“攻势”;B.“旋”和“归来”重复;C.删“的距离” )
6.(1)×(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应为“抗日战争”)
(3)√
(4)×(应为“法国”)
7.(1)比喻
(2)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减租减息,斗地主恶霸,善于发动群众,因而在江淮地区已站稳了脚跟,势在必胜。
8.伊拉克人民奋起反抗,与敌斗争,是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
9. A③滋润 B⑦心旷神怡 C⑩豁然开朗 D⑨振翅高飞 (每个0.5分)
10.梅花桂花玫瑰花;秋香
11.示例: (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3)蜡烛, 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4)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12.略……..根据情况酌情给分
13.《桃花源记》.陶渊明.潜.东晋
14.(1)yāo通“邀”邀请。(2)xián 都 (3).yù 告诉
15.(1)妻子 古义 妻子和子女。今义 单指妻子,男子的配偶。
(2)无论.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3)不足 古义 不值得 今义 不充裕. 不充分 .不完全. 不足够
16 .翻译句子 略
17.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18.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
19.天地与人同哀。 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20.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21.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使我30万同胞被杀害。 作者想到自己对受害者的感情,也就能完全理解南斯拉夫人对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22.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23.通过音乐会,重现残酷而沉重的历史,表达了人民的哀悼之情。
24.(2分)裹,渺,瘪,骤25.(2分)由患得患失、垂头丧气到获得“殊荣”
26.(2分)想让他多接受阳光和风雨,多吸收养分,成为最棒的种子玉米
27.(2分)如:“但有时候需要再等一下”“但不要急于求成”“但成功的过程即是等待的过程”“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总在前头”
28.(2分)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
29.(2分)人要相信自己,成功需要等待。付出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立竿见影,耐心最为重要。要接受必要的磨练。不要半途而废。
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