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欢迎各位老师
莅临指导
因为
1. 某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
2. 某大学生毕业后当了门卫
所以,有父母说:读书无用!
帮帮我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不正确的说法,需要我们写文章批驳,帮助澄清思想,端正认识。
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通常叫做驳论文。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驳论文
作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论敌
论点
驳论敌 论点
论据 论证
立观点
证明自己
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写于1934年9月25日
选自《且介亭杂文》
写作背景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还有人甚至 “求佛菩萨来保佑”。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资产阶级走狗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
辩题: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
正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反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辩论双方主要从课文中寻找支撑己方观点的依据,也可从课外寻找依据。
第一步
树靶子
对方的谬误论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据是:
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选自30年代的御用报纸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1934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选自《大公报》1934年8月24日
第二步
打靶子
直接反驳
论据
论点:
总:
只:
一味:
自夸“地大物博”
希望国联
求神拜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
信地信物:失掉的是“他信力”
求神拜佛:发展着“自欺力”
(1—2)
(3—5)
敌论据论点
驳论证
仿拟
仿拟,就是有意模仿已有的词语、句子、篇章的形式(一般皆为受众所喜闻乐见),进行再创作,以全新的内容来表情达意的一种修辞手法,亦即“旧瓶装新酒”。仿拟的语言或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使人心领神会又印象深刻;或讽刺嘲弄,当头棒喝,促人警醒……仿拟可分为仿词和仿篇两大类。
鲁迅笔下的仿拟
拿来主义——送去主义
自信力——自欺力、他信力
当前的仿拟
默默无闻——默默无蚊(某蚊香的广告)
趁早下“斑”,请勿“痘”留(某化妆品广告)
以貌取人——以笑取人
第三步
立观点
间接反驳
研读赏析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作者是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
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
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
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就是现在:这一类人们也何尝少呢?
作者是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
作者“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
背景资料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
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1933年3月,二十九军血战喜峰口,以大刀和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震惊中外。
作者“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
为了民族的进步而奋斗不止的人,是尚处于地下状态的革命势力
怎样理解“中国的脊梁”?
看当代中国之脊梁
感今日中国之自信
看当代中国之脊梁
感今日中国之自信
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中国上海市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
上海市民在南京东路步行街欢庆申博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在2004年雅典奥运上,中国代表团以
32金的骄人成绩,跻身亚军,直逼美国
霸主地位。
中国女排获得雅典奥运金牌再创辉煌
刘翔获得的男子110米栏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
2005年10月“神六”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神六顺利升空
着陆场工作人员在欢呼庆祝
汶川地震大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