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曹斌锋
《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饶,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新诗很有吸引力,在小学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格律诗,这首新诗语言美,富有节奏韵律,会给学生们一个全新的感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这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深刻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牢牢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迸出思维的火花,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积累痴想、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学会运用;
3.学习象征的手法根据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二)过程和方法:
1.学会朗读、品味诗歌语言;
2.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悟诗歌;
3.领会诗中“山”、“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人生,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2.树立正确的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是:新课标中强调了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本诗的难点是: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为此我特确定本课的关键点是:理解文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在学习方法上与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就学习方法而言,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工具书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语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借助工具书学习,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知识结构而言,小学语文注重字、词、句、段的积累和运用,初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注重课文的阅读与分析本课是诗歌,它的意蕴深刻,学生难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难体会诗的情、理、意等这加深了他们对内容理解的难度,再加上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心理上会有紧张感和胆怯感,这会影响教学效果好在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采用了对应的手段。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准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新课标明确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诵读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诗歌教学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读,以读激情,以读感悟,从而体会诗的感情,理解诗的意蕴。
2.讨论点拨法。在加强诗歌朗读训练的同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赏诗、品诗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质疑,师生合作探讨学习,对于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能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3.媒体教学辅助法。运用声、像、图三维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适当穿插展示课件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解构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的提示,能激情导思、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课堂,体现诗的情美、理美、文美、意美。
在学法指导上我准备采用以下方法:
1.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培养学生能独立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诵读悟情法。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掌握朗读诗歌的要领,体会作者在文中饱含的感情。
3.品读悟理法。学生在品诗的过程中,自主讨论,解决诗中不理解的句子,获得人生的感悟。
4.情感迁移法。学生根据诗给自己的启示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家新及其代表作品.
2.扎实掌握痴、瞬、凝等重点生字词.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读是一切的基础,直至能够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扫清文字障碍,熟记重点字词。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仔细品味其妙处,并把你的理解写在课本边上。
3.完成练练测测题目:1、2题书面完成,3题只需自查记忆。
4.请将你遇到的困惑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当代欧美诗选》《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叶芝文集》等。
二、了解背景
《在山的那边》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读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作者的影子。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作者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其实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作者小时候特有的秘密,甚至隐秘地影响到了作者的一生。
三、文体知识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以最集中、精练、概括性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现代诗歌在语言形式上比较自由,但往往会借用古代诗歌的一些创作方法,如注重意象的表现,运用赋比兴等方法。
【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读出意韵。
朗读指导:朗读作为一种读书方法,一直以来是语文的优良传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要领,力求做到读音、停顿正确,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读出鲜明的节奏感。能根据诗歌思想内容准确地读出诗句的语气,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态度自然大方,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让自己走进文中,你就是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反复品味其妙处,并写下你的情感体验。
3.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现代诗歌,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表达了一种信念、一个哲理。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认识。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
【合作探究】精句赏析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提示: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提示:这句中“诱惑”这个词如何理解?
3.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提示:请同学们挑战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理解这一组诗句的含义,并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作赏析:
精句:
赏析:
【练练测测】
学习建议:请测测自己的情况吧!要细心地做,认真地思考,才能测出自己的水平啊!独立完成。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字
痴( )想 隐mì ( ) 诱( )惑( )
喧téng( ) 一瞬( )间 níng( )成
2.辨析词语
将下列相近词语依次选择填在横线上
(1)伏 / 趴 痴想 / 幻想
小时候,我常 在窗口
——山那边是什么呢?
解析指导:希望同学们认真揣摩品味每个词的含义,结合语境选出最合适的词语,而不仅仅是依据课本选出。
如“痴想”是傻傻地想,发呆地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而“幻想”主要是指对没有实现的事物的想象,不能很好体现孩子纯真的傻傻的性格特点。
(2)漫湿 / 浸湿 枯干 / 干渴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 了我 的心灵……
解析指导:“漫湿”强调范围之广,理想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写出了“我”对理想的强烈渴望。“枯干”更真实更生动地展现了“我”现在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对理想的强烈渴望。
3.请背诵全诗,并默写诗歌最后一节。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拓展延伸】
对比赏析 《山民》 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赏析】如果说《愚公移山》是一则古代寓言,那么韩东的《山民》就是一则诗写的当代寓言。全诗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诗中的“山”和“海”已不单指自然界中的实体,而是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等。“海”可以让人想象到光明的前程,理想的目标,事业的辉煌,人生的美好等。诗中的山民像千千万万个老百姓一样,有普遍的平民意识和平民理想。但“山”(贫穷、落后、愚昧)根深蒂固,时时在阻隔着“他”向往“海”(富足、先进、精神上的充实、甚至平凡的幸福)的目光。人的生存现状往往就是如此令人无奈。而无数个“山民”就在这种状态下平凡地生存着,生活着。这种平凡背后的坚韧,恰是我们该肃然起敬的。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3.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自己的坚定信念借诗歌表达出来,那就是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终将到达理想境界。
精句赏析
1.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现了“我”幻想破灭之后的失望沮丧之情。“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2.“诱惑”是指山顶的吸引力。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3.解析指导:本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象征和比喻手法,并学会分析运用。
因为“海”象征理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都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惫失望的心。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练练测测】
1. chī 秘 yòu huò 腾 shùn 凝
2、(1)伏 痴想 (2)漫湿 枯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深情朗读,合作探究,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理解“山”与“海”意象的象征意义。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 “理想”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概括的思想感情。本诗中的“山”“无数座山”“海”分别象征什么?
2.请同学们从本诗歌中找出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的典型诗句,并认真赏析。
3.你能较恰当的把握诗歌的情感吗?
学习建议:
(1)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老师范读或放录音或同学推选优秀代表朗读,然后个人自由朗读,再在小组内个性朗读比赛。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加班内比赛。同学们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朗读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又要提高同学们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请同学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建议小组之间有效讨论,力争把自己的疑惑解决,并把重难点问题在班内集体探究之后理解把握。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文本理解
1.这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非常真挚而强烈的,诗歌借助一些典型的意象来传达自己的心声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同时还运用了典型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情感。请同学们结合提示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诗句“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的理解,并说说“种子”指什么?
2.你能说说“妈妈,那个海呢?”单列一节的作用吗?
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我的问题:
我的理解: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1.诗中的“海”“山”“无数座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解析指导:本题目的设计意在引导同学们理解“象征”手法,并能够具体把握诗歌中典型意象的象征意义。
2.反复朗读诗歌后,你从这首诗歌中认识到到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
解析指导:本题目的设计意在引导同学们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好的质疑探究。
3.请结合这首诗歌,谈谈你对理想的认识。
解析指导:本题目的设计意在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和实现理想的艰巨性。
【拓展提升】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如果你到过海边,就请你拿起笔把大海给你的第一感觉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没亲自看见大海,就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把你心中想象的大海写下来,也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当堂检测】
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字
痴( )想 隐mì ( ) yòu ( ) huò( )
喧téng( ) 一shùn ( )间 níng( )成
2.请同学们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一句中的“种子”是指 。
(2)“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句中的“失望”是指 。
3.毛泽东有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本诗中,与毛泽东的名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有错必改: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附录:课外阅读
我必须成为总统
——“小拿破仑”崛起之路
他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的名字带有明显外国人的特征,这使他从小就受到歧视和嘲笑。
十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几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拦住他,命令他下车。一个孩子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摔在地上,其他几个孩子纷纷用脚踹着车轮。他眼里满是屈辱的泪水,一脸愤怒,真想过去拼命。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山地车被践踏了足足十分钟。领头夺车的孩子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说完扬长而去。他看着伤痕累累的山地车,不停地哭,直到傍晚时分父亲找到他。
他拽着父亲的衣襟,哭喊着问:“为什么我总是受欺负?为什么我不配有山地车?”父亲帮他擦去泪水,问:“你反抗没有?”他摇摇头。“为什么不反抗?对于那些带给你屈辱的人,你应该勇敢地还击。” “他们一齐来欺负我,我从来都是一个人,他们说我是外来的小崽子。”他委屈地说。“外来的小崽子又怎样,没权利骑山地车吗?不,别说骑山地车,就是总统也一样可以当。”父亲大声地说着,把被毁坏的山地车扛在肩上,显得那么有力和威武。
年仅十岁的他不太理解父亲的话,但是他知道总统是一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人,没人敢把总统的山地车摔倒在地,更不敢用脚去踹。于是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是想成为总统,我必须成为总统。”正是这一坚定地信念使他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移民后裔总统。这个人就是尼古拉•萨科齐,爱丽舍宫的新主人。2007年5月7日凌晨2时左右,法国总统大选结果公布,法国现任内政部长、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尼古拉•萨科奇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统。
萨科齐后来回忆说,童年时的不幸遭遇和坚定的信念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起独立和自强的性格,希望证明自己能力的欲望十分强烈。由于从来都不掩饰自己对总统宝座的强烈欲望,法国媒体给了他一个“小拿破仑”的称号。
点评:“我必须成为总统”,这是决心和勇气的体现,正是这一坚定地信念,让萨科奇最终登上了总统的宝座。可见理想和信念是需要我们时刻牢记并坚定不移地去践行的,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只要你始终不放弃,你一定会成功。我们总是说“我要成为……我要……”,我们应该说“我必须……我必须……”。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探究点一:文本理解
1.句诗首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一种希冀,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我”的小小的理想和对山那边的憧憬,是妈妈给我的,是在我的痴想、疑问之下而告诉我的。妈妈并没有想到她一句话竟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无限的渴望,扎下了深根,所以说这颗种子——信念是飘来的。
2.句诗承上启下,既写出了诗人理想破灭之后的沮丧心情,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永不放弃、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承上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接下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1.解析指导:本题目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并能够具体把握诗歌中典型意象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海,是理想境界,象征理想、信念和成功。“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象征困难、挫折和失败。“无数座山”形象说明实现理想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要经过努力奋斗才能达到。
2.解析指导:本题目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好的质疑探究。
参考答案:我认识到,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3.解析指导:本题目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和实现理想的艰巨性。
参考答案:理想是一个人前进路上的方向标,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才能让人生时刻充满奋斗的动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理想的实现可能是曲折坎坷的,但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念。
拓展提升
参考答案:
我见到了最美的大海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终于见到了大海。我跑到海边,凉凉的海水冲着我的脚,真舒服啊!大海,你真美丽!一浪接一浪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唱着温柔的歌;习习的海风抚摸着我的脸,带来海上清新的气息。我陶醉在海的怀抱中,来时的一切疲劳全都消失了,因为我见到了最美最美的大海。
啊,大海!
走过荆棘(jīng jí)的小道,爬过崎岖的小路,走过绊脚的乱石,终于,我看到了大海。这奋斗之路是多么漫长,回想起未来看海而经历的情景,心中不由得感叹。但幸运的是,经历了风雨,就看见了彩虹。大海,一个多么美丽的境界呀!没有乏味,没有束缚。包容天地万物,无边无际。蔚蓝的海水照亮了一切。
我要永远留住这片海。
【当堂检测】
1.hī 秘 诱惑 腾 瞬 凝
2.1)山的那边是海(2)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3.不停地翻越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编者: 审核: 评阅等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合适的语气。2.理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的意义,领会本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学习时通过分析诗歌优美的语言来体味诗歌的含义。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3、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1、朗读训练,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3、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难点1朗读技巧的训练。2、诗歌象征意义的把握,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自学导航】: 1.练读诗词5次,争取读准节奏感情。 2.给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 )减________________ 诱惑( )________________ 一瞬( )间_______________ 隐秘( )________________ 喧( )腾________________ 痴( )想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竞读: 二、自我研讨: 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A.从时间看: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写________________。 B.从事情看: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写________________。 C.从心理看: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写________________。 D.从方式看: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写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