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0 孤独之旅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0 孤独之旅

  • 格式:  PPT
  • 大小:  861K    24张
  • 时间:  2015-02

《孤独之旅》ppt课件2(24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孤独之旅》ppt课件2(24页)《孤独之旅》ppt课件2(24页)
作者:曹文轩
执教 : 杨崇辉
2007.10.25
课件制作:安远县双芫学校 杨崇辉
孤 独 之 旅
简介作家指导阅读: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生字:
嬉闹(xī) 觅食(mì) 驱除(qū) 戳破(chuō)
旧茬儿(chá) 雍(yōng) 撩逗(liáo)
词语:
厚实:富裕。 嬉闹:笑着闹着。 觅食:寻找食物。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人物
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少年杜小康
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
情节
速读课文,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  )在 (   )的环境中经受(   ), 逐渐(   )、(   )的故事。
教师强调:
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故事的情节。
情节梳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父亲去放鸭.
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写杜小康在芦苇荡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
(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写;
  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强调:
细读小说,说说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鸭群
芦荡
风雨
鸭子的恐惧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鸭子的长大是杜小康的写照。
无边无际的芦苇制造杜小康的
恐惧孤独
后部分的芦苇衬托了杜小康的“长大”
给了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为描写人物成长
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研讨题目
你喜欢小说现在的题目《孤独之旅》吗?为什么?   可以用其他题目吗?
“孤独”充满字里行间,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 旅: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路程。
题目既指出父子二人一段寂寞孤独的放鸭生活,也指小主人公成长的一段心路历程。
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中考作文应考一招: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
  近年来的中考作文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不够生动,
一些学生的描写不够生动,语言比较干瘪
生硬,文章很难打动阅读者,距离优秀作文
的标准“感情真挚”有一定距离;二是在主
题揭示上比较生硬,有些同学文章的中间记
叙部分和开头、结尾的议论或抒情部分衔接
得不够自然,很突兀,给人以“刻意升华主
题,故意拔高形象”的感觉。
其实写记叙文,描写时未必要华丽的辞藻,
但一定要有生动的细节;文章的记叙部分和
抒情部分的衔接要自然,不要有太大的跨度
哪怕没有抒情、议论的文字也不要紧;文章
的构思要巧妙,开头要有一定的用意,结尾
处要和开头、中间部分有所呼应;文章一定
要有内容,有故事,能吸引别人一口气读下
去。
举例分析
1、“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想后眺望——
幼稚、恋家
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3、暴风雨中,“不停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脸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
——勇敢、坚强、负责
4、找到了鸭子,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发泄、委屈、激动
5、“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
——控制情绪、勇敢面对
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出发时——

到达苇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一久——

那天雨后天晴——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
感到孤独
坚强
不再忽然恐慌
孤独之旅
找出文中表现“孤独”的句子,加以品味
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示例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连鸭子
都感受到了漂泊的孤寂、痛苦,更何
况是小小年纪的杜小康?用鸭子的恐慌
来衬托杜小康在荒无人烟的夜晚中漂泊
的恐惧和迷茫……
课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比比皆是:
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惟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巨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亲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失学后
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
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
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
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感悟主题
1、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取得胜利走向成熟。
2、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孤独”是
重要的一笔。
3、人要战胜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战
胜自我。
4、青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要躲避
困难,努力赢取胜利,会有一种
自豪感和成长感。
拓展与联想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孤独是……”开头,说一句话。
感悟“孤独”的含义
1、“孤独”是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一道美丽
而又残酷的题目。
2、“孤独”能撕去你幼稚的外壳,雕刻你脆
弱的灵魂。
3、“孤独”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然,也是
人生成长 中的一种需要。
4、“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它标志一种人格的成熟。
5、“孤独”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多了一份
保护身心健康的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