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词 五 首
相关知识——词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也称曲、曲子词、乐府,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 片或上阙和下阙。
相关知识——“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派。“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它题材广泛,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
温庭筠 ,晚唐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妇女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后有人把此类词五百多首,编为《花间集》,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他是 晚唐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人称“花间鼻祖”。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 居士,婉约派代表。父李格非为当 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mò 水悠悠,
肠断白蘋pín洲。
望江南
温庭筠
yún
梳洗罢,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急切盼望重逢的
独倚望江楼。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
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人影,能不肠断?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 ),在
( )特定条件下,一种特定情绪( )的反应。
思妇
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
喜悦和激动
赏读、品味美点
形象刻画
①②
动态
迫切盼望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心上人归。
静态
景物描写
⑤
③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
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情感抒发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李清照
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 舟, 载zài 不动许多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此句描写香花凋零,暗示自己年老珠黄,加之丈夫去世,所以懒于梳妆。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此句直接点明“倦梳头”的原因,表达了自己对丈夫去世而万念俱灰的满腔愁绪和无限悲伤。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此句写自己曾计划到双溪去泛舟赏春,“也拟”二字说明这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计划而已,没有成行,是何原因?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此句交代了没有成行的原因,表面是船小,实际是自己内心难解,连泛舟排遣郁闷心情的方法都没有了。真是事事休。
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这叫欲抑先扬写法,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的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小讨论
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的无限惆怅与悲伤。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知识拓展
作 业:
1、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课外收集两位词人的诗词各一首,并赏析。
范仲淹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
时间
统领全文
地点
·
异
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边地荒漠
将士思乡
景
情
衡阳雁去无留意
人
思归
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塞的空旷辽阔
声音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西北荒漠
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
借酒浇愁
数字对比写思乡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归家无期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不寐
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
感慨
情怀
渔家傲
范仲淹
上阕写景
雁去
边声
孤城
长烟
落日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
异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泪
借景抒情
苍凉悲壮,(豪放) 沉郁雄浑
中心思想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变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g苍,锦帽貂裘diāo qiú ,千骑jì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正文解释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狂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小结:
作 业:
1、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课外收集两位词人的诗词各一首,并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同甫才气超群,喜谈兵,志存经济,重许可,人人见其肺肝。辛弃疾退居上饶,陈氏相访,二人同游鹅湖,纵论天下恢复之事,皆以气节自负。过后,陈亮有《贺新郎》词记其事。辛弃疾亦有数词寄之,其《贺新郎》云:“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可见,二人志同道合,均是试图补天的爱国志士。刘熙载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写于这一时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的声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分析
(一)
1、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2、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3、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
告诉你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找找}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词中着力铺写的梦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中挑等看剑、人老白发平添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
总结全文
含“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比较阅读
塞下秋景:
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打猎:雄壮开阔
回忆军旅生活:
豪放激烈、
具有英雄气概
思乡,爱国,
渴望建功立业
渴望被重用,
为国效力,
爱国
渴望建功立业,
壮志未酬的
抑郁愤慨
相同:
感情,都与爱
国紧密联系;
风格,开阔、
雄壮。
不同:感情的
侧重点略不同
《渔家傲》景:塞下景色(寒冷、荒凉、 戒备森严)
情:思乡、爱国
《江城子》景:打猎(雄壮、开阔)
情:渴望被重用、爱国
《破阵子》景:军旅生活(豪放、激烈)
情: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作 业:
1、背诵默写这五首词。
2、全品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