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材分析与导学设计
望秋园
一、教材分析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节选,属人物传记。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成功塑造了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在具体事件细节中,比较客观真实展示了历史风云人物的远见卓识和勇敢机智等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足见司马迁的写作才能,很值得学生学习吸收。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古文基础一般,记忆力也不太好,所以,初一初二学过的古文知识不再复习的话就会忘记。时值初三,需要教师在教新课的过程中,随机复习旧知识,使之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三、教学重点
通过疏通文意,全面了解中国首次农民起义的规模、原因、过程,了解陈胜吴广的理想与才干,积累常用实词与虚词,了解史记的写作特色。
四、教学难点
掌握复杂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做到举一反三;文史结合,逐渐领悟总结学习古文的基本规律。
五、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结合历史背景简介,诵读全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及其意思。把握情节的叙事脉络,了解人物内在品格,体味《史记》的写作特点。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尖锐的社会矛盾是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学习欣赏陈胜高远的人生志向、卓越的聪明才智,理解合作精神是实现大计的重要保证。
3、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和疑难点拨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
六、问题导学设计
1、 读准字音,掌握词语:阳夏、辍耕、怅恨、(谪)戍、罾、忿恚、笞、谯门、披坚执锐、社稷、
2、 先尝试口头翻译全文,然后,在笔译过程中特别找出文中关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省略句等古文现象的例句来。
3、 归纳概括写出关于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中所做的几件小事,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意义。之后,找出叙事中的详写与略写部分,仔细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仔细品味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用简短的词语概括陈胜吴广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
5、口头翻译课后关于陈胜起义后的小故事,说说陈胜的性格特点。
6、巩固作业:解释括号之前的词语,把意思写在括号内。
《陈涉世家》解释文中词语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 ),尝( )与人佣( )耕,辍( )耕之( )垄上,怅( )恨( )久之( ),曰:“苟( )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 )为( )庸耕,何( )富贵也?”陈涉太息( )曰:“嗟乎( ),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 )戍( )渔阳,九百人屯( )大泽乡。陈胜、吴广皆( )次( )当行,为( )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失期,法皆( )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 )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 )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 )公子扶苏。扶苏以( )数( )谏故( ),上使( )外将( )兵。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 )死也。项燕为( )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 )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 )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 )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 )书帛曰“陈胜王”,置( )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以( )怪之( )矣。又强令吴广之( )次(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