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格式:  PPT
  • 大小:  334K    18张
  • 时间:  2015-02

边塞诗《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边塞诗《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ppt课件边塞诗《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ppt课件
边塞诗
《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雁门太守行》
《渔家傲》
边塞诗介绍
边塞诗在六朝及唐初就已出现,至唐玄宗开元、天宝间,由于对外战争频繁,征戍为世人普遍关心,以描写边塞生活为内容的边塞诗派即随之形成。其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诗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形式描写将士们从戎报国的英雄气概,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并描绘了奇特壮丽、寥廓广漠的边地景色。笔势豪健,色彩浓烈,风格奔放,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到了盛唐,出现了一个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为首,故又称"高岑诗派"。
边塞诗简介
back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导读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以监察御史身份赴凉州河西节度史府慰劳将士,这首诗是他出使途中写的。
【作者简介】
b
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此诗。"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都护在燕然",这是一种未言艰辛而艰辛之事已毕,未见英雄而英雄之业已出的衬托式写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宗臣曰:"阔大悲壮"。《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back
【导读】
“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
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
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
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
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
的壮阔意境。
back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白草】似莠而细,无芒,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 【梨花】指雪 【瀚海】沙漠 【中军】古多分兵为左中右三军,中军为主帅号令处
导读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作者简介】
b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境豪壮

  意境豪壮是这首诗的特点之一。它写雪景能用奇妙的比喻渲染出一幅“令人心神一快”的塞外风雪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盈耳溢目的风声和雪色,意境瑰奇而壮丽。诗人写送别,不写黯然销魂,别易会难,却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把别情写得自然深沉。这些都是作者立意超卓的表现。
back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出了盈耳溢目的风声和雪色,意境瑰
奇而壮丽。诗人写送别,不写黯然销魂,
别易会难,却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空留马行处”把别情写得自然深沉。
back
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土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⑧。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注释]
  ①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之一。
  ②这句以黑云压城好象将要摧毁的形象,表现形势紧急。
  ③这句说,太阳照射在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光芒耀眼。
  ④角:古代军中的号角。角声满天,是描写战斗的激烈。
  ⑤燕脂:即胭脂,指战士流的血象胭脂一样红。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结成紫色。
  ⑥半卷红旗: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
  ⑦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
  ⑧君:皇帝。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能”。玉龙:这里指宝剑。这两句说,为了报答皇帝的重视,决心手提宝剑,为他战死。
导读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b
【导读】
  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某些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常常侵扰内地,所以当时常常引起激烈的战争。李贺是站在进步的政治思想的立场上,维护唐王朝的完整统一,反对割据和侵扰的。这首诗既描写了唐朝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思想。诗写得悲壮苍凉,但也流露出作者忠君思想的阶级局限。
back
诗歌第一句运用洽切的比喻,点明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
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第二句写
出我军壮盛的军容,高昂的士气。第三、四句极力渲染战
场的惨烈气氛:号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战士们的鲜血染
红了土地,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可见战争的激烈残酷。
back
塞下秋来风景异,②                           衡阳雁去无留意。③                           四面边声连角起,④                           千嶂里,⑤                           长烟落日孤城闭。⑥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⑦                           羌管悠悠霜满地。⑧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①
【宋】范仲淹
【注释】 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
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
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
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
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
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⑧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导读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其先豳(今陝西)人,後徙蘇州吳縣.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以資政殿學士為陝西四路宣撫使,知豳州.羌人親愛,呼為龍圖老子.卒諡文正.詞流傳甚少,有《範文正公詩餘》輯本.
【作者简介】
b
【品评】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  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  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  “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  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  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  《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  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  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  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  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  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  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  “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  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  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  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  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  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  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  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  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
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
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
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
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一
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
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
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
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
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
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