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 | 2015.3 | 教案使用人 | |||
教学课题 | 敬业与乐业 | ||||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 ||||
教学重点 |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 ||||
教学难点 |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 ||||
教具 | 课件 | ||||
教学设计 | |||||
教学过程 | 个人复备 | ||||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三、预习与交流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骈进 不二法门 断章取义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2、文体链接 四、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怎样论述“有业”的必有性的。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5、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总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做到敬业乐业。 (出示IT精英比尔.盖茨、科学巨匠居里夫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档案管理员刘义权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敬业乐业者的图片) 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乐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 |||||
板书设计 |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