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DOC
  • 大小:  166K    10张
  • 时间:  2016-02

2009年金英外国语学校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3小题,总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00分钟。
所有答案(包括作文)必须用黑色或蓝色墨迹的钢笔或中性笔书写。答题时请对准题号,把答案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31分,第6题8分,第7题8分,其余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刹那(chà) 庇护(pì) 刚愎自用(bì)
B.彭湃(pài) 纰漏(pī) 瞠目结舌(chēn)
C.摈除(bìn) 狡黠(xiá) 舐犊之情(shì)
D.诘责(jié) 俨然(yǎn) 处心积虑(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葱笼 重蹈覆辙 噤若寒蝉
B.寒暄 流言蜚语 贪赃枉法
C.浮躁 流恋忘返 发愤图强
D.妨碍 融汇贯通 飞扬跋扈
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强爱屋及乌,因为喜欢王菲,对王菲所在的学校也格外青睐。
B.虽然曼哈顿的大部分公司已经开门,世贸中心周围的公共交通也逐步恢复,但和原先相比,整个曼哈顿岛已黯然失色。
C.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随着我国加入WTO,他们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这下他可以安之若素了。
D.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水灾如果发生在旧社会,肯定会瘟疫流行,哀鸿遍野了。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_______;_______。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
①要活出简单不容易
②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
③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④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5.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河东集》 ——北宋
B.《香菱学诗》——曹雪芹 ——《红楼梦》 ——清代
C.《雷电颂》——郭沫若 ——《屈原》 ——现代
D.《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 ——美国
6.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 , 。
②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③《〈孟子〉二章》中强调“人和”是克敌制胜首要条件的句子是: , 。
④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免除非洲贫困国家1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这种关注人间冷暖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                                          ,                                       ”的济世情怀。(请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作答)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某超市宣传牌)各位新老顾客您好:根据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①从6月1日起实行收费,请各位顾客根据需要选购。
材料二:“限塑令”实施几天后,超市里顾客自带环保袋和塑料袋的超过60%,②环保塑料袋的用量比限塑前有大幅降低,环保购物袋的销量翻了三倍。
材料三:“限塑令”实施后,各类环保购物袋进入市场,环保购物袋多用无纺布、尼龙等材料制造,③价格低廉,所以做工十分粗糙;携带方便,但购买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多时顾客又感到不便。
⑴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请用对联的形式概括,给下面的出句写出对句)
限塑令初见成效
______________
⑵ “限塑令”是材料中哪句话的缩略句?这种语言形式有什么优点和局限?请各举一例说明。



⑶ 上述材料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任选两处,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
生命,如果单就它的个体来看,即使是巨如恐龙,和台风、洪水、地震、火山爆发比起来,力量也微小得多。但是,如果把它们作为群体来看,其力量就强大多了。因为生命可以生生不息,越来越繁盛。一只雌白蚁每年能产卵100万个以上,而在生物中,白蚁还不是繁殖力最强的。一只蚜虫在五代之内能生出近 60亿个子孙,细菌的繁殖力更强,一个细菌有时一天一夜就能变成380多万亿个,在1克土壤中就有1000多万个。
在生物中,现今个体最大的动物是蓝鲸,它的舌头就比两头牛还重。而细菌则小得肉眼看不见,但从某些方面来看,它比鲸的作用还大。除了细菌,地球上还有其他多种微小的生物,如藻类生物、原生生物等,惊人的繁殖力使它们的数量像天文数字那样庞大,有些藻类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一天之中能繁殖几万亿个。
地球上最基本、最丰富的食料,就是那些微小生物。如果没有漂浮在水中的微小生物,鲸和鱼类都将无法生存。但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些微小生物是海洋中最多的生物,它们繁殖的数量超过了鱼类捕食的需要。
对于农业生产,微小生物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细菌的作用,枯枝落叶被分解成为腐殖质,使肥料变成植物能吸收的养分。细菌还使空气中的氮在土壤中固定下来,供应植物生长的需要。某些细菌还能帮助植物防治病虫害,或刺激植物生长。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帮助那些有益的微小生物繁殖,消灭那些有害的生物,农作物的收成就有可能更好。
微小生物还是许多矿藏的制造者。造成石油的主要原料不是别的,正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这些生物由于水温变化等原因,会突然大量死亡,尸体堆积在海底,最后成为石油。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细菌起了积极的作用。植物在变成煤的过程中,也得力于某些厌氧细菌的工作,它们将植物体内的氧气、氢气排除掉,使碳保留下来。某些“吃”铁的细菌,使本来存在于水中的含铁物质改变性质,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能量以求得生存,同时使这些含铁物质沉淀下来,最终形成了很大的铁矿。这种“吃”铁细菌在今天的湖泊、溪流中有时也能见到,它们的集合体像赭黄色的棉花。锰矿的形成也有细菌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很大的磷矿,竟是许多微小生物的骨骼堆积、变化而成的;而那些构成大山的厚厚的石灰岩的建造者,竟是小小的珊瑚虫。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群体的生命的巨大力量!
生命的力量虽然巨大,但有时也是盲目的,这些盲目的行为会毁灭生命自身。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出现后,开始注意到了有目的地引导生命活动为人类服务,但如不能从总体上认识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考虑人类的长远利益,结果还是会带来不利于自己的后果的。
(选自《时间的脚印》)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生命和台风、洪水、地震、火山爆发比起来,力量要微小得多。
B.鲸和鱼类都是靠着漂浮在水中的微小生物而生存繁衍的。
C.细菌能帮助植物防治病虫害,或刺激植物生长。
D.石油、煤、铁、磷等都是由微小生物生成的。
9.选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微小生物的巨大作用?(4分)



10.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从中找出两种并举出具体的例子。(6分)



11.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准确性。(4分)



1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永 恒 的 坐 标
①终于来到奥林匹亚。
②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的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③这条大街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人类的健康。
④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⑤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行斜坡,能坐四万人。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
⑥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的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至今仍是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的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⑦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⑧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⑨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的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13.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4分)



14.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理解 (8分)
(1) 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




⑵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15.简要分析②段画线部分描写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6.在最后一段,作者说:“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这个“差距”具体表现在哪里?(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7~22题,共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解释下列字的意思。(2分)
①不敢稍逾约 逾
②俟其欣悦 俟
③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④右备容臭 臭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9.作者从那三个方面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3分)



20.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渲染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3分)


21.结合“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谈谈现代的青少年应当有怎样的苦乐观。(3分)



2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四、(60分)
23.作文
你好,你怎么了,你认为呢……只要每天开口说话,“你”字就必定会用到。“你”也许是亲人、师友、也许是同学、对手,也许还是陌生人。或者也许,“你”是不可或缺的物品,是某种情感精神……总之,离不开“你”。
请以“离不开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500;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