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5 枣儿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15 枣儿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同类资源

《枣儿》教案5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15  枣  儿
孙 鸿
课    型: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过程和方法 :
        1.引导学生掌握剧本欣赏的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剧本欣赏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剧中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学方法:
     1、 表演法
     2、 讨论法
     3、 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歌曲磁带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请同学们欣赏后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2. “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新春佳节,合家欢乐,团团圆圆是最让人快乐的事。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回家”已成“奢望”。这不,《枣儿》中的老人正在向我们倾诉自己的心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枣儿》。
   二、学生初读课文,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一些什么内容?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学生表演,深入理解剧中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情感。
    四、深层探究,突破重难点: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剧本的主题是多样的,允许学生有独特的理解。
教师小结:
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
    五、 延伸拓展,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学生畅谈见闻、感受。
六、 教师赠言:走出家门,创出辉煌;思念父母,享受亲情。
七、同学们,面对孤独的老人,我们会说出什么话?(常回家看看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八、作业:练习册,课后习题二
附板书:
老人 男孩
枣  儿 
象   征


亲情
 故乡
 传统
 精神家园
 ……





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