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一)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瘠薄( ) 袅袅烟云( )
沉湎( ) 百鸟啾啾( )
2.在下列括号中填上一对同义词,构成常用词。
(1)( )天( )日 (2)山( )地( )
(3)( )姓( )名 (4)( )言( )语
3.根据例句,以“生命”为话题仿写句子。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仿句:
4.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
人→ 从 →众
↓ ↓ ↓
森→ 林 →木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13题。
(一)
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我望见涧底泉水闪烁,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公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5.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
6.对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应如何理解?
7.“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我们应受到怎样的启迪?
8.结合选文,写出本文的主题。
(二)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 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失去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11几十年过去,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16他一下子怔住了。
17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18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9. 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10.第⑧段画线句“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作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11.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17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字左右)
13.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_______________的经过,又写了_______________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一、1.jí niǎo miǎn jiū
2.(1)遮蔽 (2)崩裂 (3)隐埋 (4)寡少
3.示例:生命像大海,海在呼啸,那响雷般的怒吼是大海对搏击风云的战斗生活的渴望。
生命像道路,路在延伸,那醒目的路标是人生对理想的追求。
4.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或要保护自然 资源)。
二、(一)5.描写了现时蔚为壮观的地下森林以及作者的感受。
6.这两句是对经历劫难之后的地下森林的问话,引导读者回味上文的内容。
7.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火尽烟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群体,莫不如此。
8.大自然的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不怕命运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二)9.(1)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
(2)孩子做这件事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
(3)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母亲为孩子的将来忧虑。
10.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11.突出孩子的自强(志强)
12.要点:抒发自己的感激之情,或对母爱的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13.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必须写出“成全”或者类似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