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
马 说
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校
初三语文备课组
复习方略
1、自主复习: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归纳
2、自主复习: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背诵
3、引导复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拓展
4、练习复习:中考题型探究
韩愈,字 ,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 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 ”的美誉。
退之
唐代
文起八代之衰
作者回顾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常用 的手法。
托物寓意
文体复习
字词归纳·读准字音
祗
zhĭ
骈
pián
策
cè
槽枥
cáo lì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石
dàn
shí
sì
sì
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
通“饲”,喂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呢,吗。
尽其材——
通“才”,才能
古今异义
虽有名马
是马也
等不可得
或尽粟一石
安求
古:即使 今:虽然
古:这 ,代词 今:判断动词
古:有时 今:或者
古:等同,一样 今:等候
古:怎么 今:安全、平安
一词多义
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策之
鸣之
助词,的
倒装句标志
代词,它
助词,无意义
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代词,那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之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
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吃一顿 吃尽
通饲,喂养 竭尽
食尽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策
动词,用鞭子打马
名词,马鞭子
词类活用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虽有千里之能
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重点字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虽有名马
安求其能千里也
有时
面对
这样
一样
尚且
即使
怎么
不以千里称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不知马也。
无限痛惜的感情
愤怒谴责的感情
深刻嘲讽的愤怒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
提醒读者注意
五个“也”字句的分析
句子翻译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文意理解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__ __比作千里马,把__ __ __ __ __ _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 __ __ ___、__ __ __ 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 ___ ___ ___ __ ___ ___的愤懑之情。
人才
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分析文段一: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文本复习
分析文段二: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愤怒谴责的感情
分析文段三: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拓展复习: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他山之石
B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