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田 家 炳 实 验 中 学
吴小侠
并驾齐驱
骐骥一跃
故事导入 伯乐相马
马 说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曾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反对骈体文,提倡散文,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他早先,即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
“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托物寓意
聆听课文
初步感知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 不以千里 称也
2. 才美 不外见
3. 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4. 且 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5. 鸣之 而不能 通其意
读一读:
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讨论:
“千里马”:
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乐”:
寓指识才的明君。
“食马者”:
寓指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说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找一找,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段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实词
一食——
食马者——
才美——
见——
等——
常——
吃一顿
通“饲”,喂
才能,美好的素质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同,一样
普通的
学习第二段
是——
这种,作代词
或——
其——
安——
有时
代“千里马”
怎么
虚词: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实词
策之——
执策——
道——
尽——
材——
邪——
通——
执——
临——
学习第三段
用鞭子打
马鞭子
正确的方法
使……竭尽
通“才”,才能
通“耶”,相当于“吗”。
通晓
拿着
面对
虚词
策之——
以——
鸣之——
作代词,代千里马
按照
助词,无意义
概括第三段内容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
辨一辨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能以径寸之木
用鞭子打
鞭子
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它的
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因为
按照
用
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人才)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无知的统治者)
托物寓意
“不知马”
不常有
千里马不遇伯乐
贤才难遇明主
马价十倍 《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 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接连,连续
扩展阅读
早晨
过问
同“环”,环绕
回头望
同“价”,酬金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
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
作业:
收集含“马”的成语10个。
收集文学作品中的名马的名字,至少3个。
本周周记剪贴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并作评价。
祝愿大家成为明日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