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欢迎指导
消水中学
王瑜
马说
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如《爱莲说》
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在文学上,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提倡刚健质朴,言之有物的秦汉古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疏通文义
请同学结合预习内容,说说在朗读时,需要注意那些字的读音?
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预习内容,试着翻译全文。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通“饲”,喂
通“现”,显示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通假字:
归纳整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子 (名词)
一词多义
课文分析
马 说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说马吗?
要准确理解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就必须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说
千 里 马
人 才
伯 乐
慧眼识才者
食 马 者
统 治 者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
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在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之后,请重读课文,思考:
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应抓住文章中的哪些词语来着力表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也
也
也
拓展延伸:读下面一则故事,谈谈你的体会。
《战国策》卷三十,《燕二·苏代为燕说齐》一节中有如下记载: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一)(二)
2.完成练习册
3、背诵课文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