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 与朱元思书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1 与朱元思书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与朱元思书》的结构层次值得商榷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28课《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名作,寥寥一百余字,把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览尽山水之美,令人悠然神往。但这脍炙人口的文章,第三段即结尾段的层次结构却值得商榷。 
便于分析,特对本段文字作了句序标记。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段文字共5句话。第①句从视觉的角度写夹岸高山之树况,第②句第③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夹岸高山之声响,第④句从心理的角度写人对夹岸高山的主观感受,第⑤句又从视觉的角度写夹岸高山之树况。 
  不难看出,这段文字在层次结构上不甚清晰,值得商榷。 
  首先,从分类条陈事物的角度分析。第①句写的是树依山生长之况,第⑤句写的是树茂盛蔽日之况,两句均写树,故应归在一起。即第⑤句应紧承第①句之后。只有这样,这一段文字才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其次,从对事物认识的逻辑角度分析。第 ①句,作者是从客观的视觉角度去写景物;第 ②③句,作者是从客观的听觉角度去写景物;第④句,作者是从主观的心理角度去写对景物的感受;第⑤句,作者又是从客观的视觉角度去写景物而结束全文。这样的结构层次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应该先是有客观感性的认识,然后才上升到主观理性的认识。那么,这段文字就应该把第⑤句放在第①句之后才符合逻辑,以第④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本段的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结束全文,才更加妥贴恰当,符合生活的逻辑。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     刘承德 
  电子邮箱:xzzxlcd  @163.com    邮编:56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