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 与朱元思书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1 与朱元思书

  • 格式:  DOC
  • 大小:  60K    7张
  • 时间:  2016-02

《与朱元思书》《三峡》练习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与朱元思书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    )(    ) 横柯上蔽(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 )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7.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8.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三、解释加粗的字
1. 一百许里( ) 2.横柯上蔽( ) 3.在昼犹昏( ) 4.哀转久绝( )
5.千转不穷( ) 6.皆生寒树( ) 7.争高直指( )8.急湍甚箭 ( )
四、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五.填空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 书信 )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游记(散文)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骈文)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层总写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层紧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层承“奇山”二字,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作者在欣赏了奇山异水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它的实际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4. 文章第一层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5. 理解默写:
①《与朱元思书》总写富春江奇丽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
②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③写水清的句子:___________
④写水流湍急的句子:_____ 《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⑤写山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⑥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_________ ___ ⑦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写树木茂盛的句子:__________⑻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6.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千丈见底”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幽静(或:寂静、静等)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皆生寒树”一句相照应。
六、比较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⑴以其境过清         ⑵乃记之而去         ⑶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 _______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三峡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夏水襄陵(    )③良多趣味(    )④林寒涧肃(    )
⑤沿溯阻绝(    )⑥属引凄异(    )⑦晴初霜旦(    )⑧或王命急宣(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御风(    ) 
素湍(    ) 怪柏(    ) 飞漱(    )  属引(    )
三、填空⑴三峡具体指哪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⑶《三峡》作者___,字_ ,北魏范阳人,__家___家。著有《___》这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⑷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四、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4.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6.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五、问答题
1.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 本文描写三峡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顺序描写,而是先写夏季、后春冬、最后秋季? 答: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3.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
4.文章结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答: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悲寂、凄凉的气氛,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六、比较阅读:
(一)甲文《三峡》、乙文《与朱元思书》
1.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2. 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强调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3.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或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5.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C.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
6.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7.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8.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9.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