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课前导学
1、你想了解琦君吗?快读读下面的文字吧!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2、借助工具书,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成后让小组长检查)
碗盏 ( )舔 ( ) 薏仁米 ( ) 枸杞 ( )( )
过瘾 ( ) 煨炖( )( ) 脸颊 ( )如法炮制( )
门槛( ) 挑剔 ( ) 橄榄 ( )( ) 家醅 ( )
2、掌握下列词语。(完成后交小组长检查)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3、熟读全文, 想一想,春酒是什么时候喝的?怎样喝?什么人喝?气氛怎么样?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5、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 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怎样评价这些人物?结合文章内容品一品。
课中导学
1、检查预习。(字词可由小组长检查)
2、自主学习:识春酒,知文意
a.春酒是什么时候喝的?怎样喝?什么人喝?气氛怎样?
b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c. 这种浓浓的家乡味是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出来的?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3、合作探究:品春酒,懂琦君
思乡怀旧是人们心中普遍的一种情感,琦君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把这种内心情感外化成语言表达出来。
1、小组合作探究。请你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好旁注。然后在自己的合作小组里交流,有情有味地读一读。每个小组选出首席代表,做好记录,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品读感受,另组同学评价或补充。
a. 母亲(第1、2小组讨论) b.花匠阿标叔(第3、4小组讨论)
b. 乡邻乡亲(第5、6小组讨论) c.“我”(第7、8小组讨论)
2、把下面一句话补充完整
春酒、会酒,醉了( ),醉了( ),醉了( )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 ),母亲的( ),乡邻的( ),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四、赏读:酿春酒,找乡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乡情如酒,存放越久,便越醉人!我们说家乡味里面包含的是人情味。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乡。家乡味这么难忘,这么快乐,作家就想找回这种家乡味。作家在文章中的哪里作了这样的尝试?让我们大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标出让你怦然心动的句子,满怀感情地朗读它,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五、迁移拓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读过这类作品吧?老师这里有两篇,请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舒兰的《乡色酒》和余光中的《乡愁》。
六、作业
收集积累有关游子思乡的诗词与同学、亲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