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07《雷电颂》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1、 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 |||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 ||||
教学难点 | 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 | ||||
教学课时 | 两课时 | ||||
教 学 流 程 | |||||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 学生思考并回答 | 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 ||
整体感 悟 | 1、 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 2、 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3、 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4、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5、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6、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间互相评价,互相示范,进行朗读比赛 | 在图片、音乐、文字三者有机结合下,使学生沉浸入审美的意境。 | ||
品味语言 | 1、 跳读精读: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学生思考回答课题,讨论探究合作。朗读。找出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的词语, | 使学生既动口又动脑。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体味屈原形象。) | ||
语文实践: |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 互相评价,互相示范,进行朗读比赛 | 巩固,加深理解课文。 | ||
板书设计 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 | 教学后记: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人物的内心情感,品味、欣赏文章语言的机巧与犀利。既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语文实践”更是将课内与课外、文字与表演结合了起来,在扩展文字运用、激活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 ||||